魏征

魏征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代贞观时名相,以善谏著称。先世是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人,后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
  魏征少孤,通贯书术,素怀大志。隋末农民起义爆发,魏征诡为道士,以避世乱。大业十三年(617),武阳郡(即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举兵响应瓦岗军李密,以魏征典书檄。魏征代宝藏作启谢李密,为李密所重,召为文学参军,掌书记。武德元年(618年),瓦岗军为王世充所败,魏征随李密投奔李渊,遂为唐臣。先后劝降了据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东)的瓦岗军余部徐世勣及据守魏州的元宝藏。二年十月,魏征在黎阳被窦建德所俘,署为夏政权的中书舍人。四年,窦建德、王世充相继为唐所灭,魏征遂复归长安,任太子洗马。当时秦王李世民为争夺皇位继承权与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明争暗斗。九年,魏征劝建成早除世民,未被即时采纳。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获胜,不久即位,是为唐太宗。
  太宗一直很看重魏征的才能,引为太子东宫詹事府主簿,拜谏议大夫。以后相继任给事中、尚书右丞,封钜鹿县男,又授秘书监、参预朝政(即宰相),一度任侍中,进位左光禄大夫,进爵郑国公。晚年曾为太子太师。唐太宗以虚怀纳谏著称于世,魏征敢于犯颜直谏,面折廷诤,前后所奏200余事。贞观十一年(637年)所上的《论时政疏》、《陈十思疏》(简称《十渐疏》)是他一生奏疏中最为重要者。魏征所谏都是为了唐的长治久安,使太宗少犯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的出现起了不小的作用。
  贞观十七年,魏征卒。太宗亲自为魏征撰成碑文,亲书刻石。同年,在凌烟阁图画24名功臣的肖像中,魏征名列第四。
  魏征略有撰述。唐贞观中修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代史,魏征总领其事,其中《隋书》由他主要负责,并亲自撰写序论。此外,他还主编《自古诸侯王善恶录》,并为萧德言等所辑《群书治要》一书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