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

著名的京剧曲目《打金枝》,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郭子仪唐朝的一位驸马与作为妻子的公主在给驸马的父亲拜寿的问题上发生矛盾,驸马一怒之下打了公主,公主去找皇帝评理,要治驸马全家人的死罪,而皇帝却批评公主不明事理,说驸马的父亲对国家有再造之功,拜寿是理所应当。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皇帝从中调停,让驸马和公主重归于好,而且公主也从此变成了一位贤惠的妻子。这个故事里面最关键的一个人物,那位驸马的父亲,国家的大功臣,正是平定了唐朝安史之乱的老将郭子仪。
  郭子仪出身于一个中层官吏家庭,通过武举考试走上政治舞台,经过多年的奋斗,做到了天德军使,兼任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这个官职在地方的军事系统里面已经属于高层,但是和中央大员相比,却显得人微言轻。当时,朝廷里面当政的是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他控制着官员的选举,卖官纳贿,结党营私。通过正常途径根本无法获得升迁的机会。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也许郭子仪就要以此身份解甲归田了,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也改变了郭子仪的一生。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手握重兵的安禄山发动叛乱,很快就攻陷了首都长安。在长安沦陷之前,唐玄宗逃往四川,而太子李亨则奔赴灵武。到了灵武之后,李亨宣布即位,尊唐玄宗为太上皇,接着就委派西部的将领镇压安禄山的叛乱。当时,五十八岁的郭子仪被任命为灵武太守、朔方节度使,他带领自己属下的部队讨伐安禄山的叛军,取得了几次胜利,收复了北方的部分失地。
  第二年,郭子仪又和李光弼联合进攻,打败了安禄山手下的大将史思明。这场胜利,是唐朝军队与叛军作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这场胜利不但在战场之上打败了安禄山叛军的进攻,更在后方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在战乱之中举棋不定的河北诸郡也纷纷转向,开始响应唐朝政府的平叛行为。从此唐朝军队进入了全面反击的战略阶段。
  刚刚即位不久的唐肃宗得知郭子仪在前线取得胜利的消息,十分惊喜,他马上召见郭子仪,授予他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宰相)的官职。经过多年的宦海沉浮,郭子仪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出将入相的国家重臣。
  公元757年,郭子仪在前方作战节节胜利,而且和广平王李俶——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合兵,率领十五万军队继续推进,收复了被叛军占领的长安与洛阳两京。第二年,他和李光弼再次合作,包围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郭子仪的政治生涯至此已经到达了顶峰,朝中的官员与民间百姓都把他当作大唐帝国的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