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

乾陵 乾陵位于乾县梁山的主峰上。乾县唐时本名奉天县,乾陵营建后改名乾县。关中西部的梁山,自古被认为是风水宝地。秦始皇曾经巡幸这里,修建了梁山宫。在梁山的东南侧,秦代在这里设置好峙县,峙,即神灵所止之意,欲借助梁山的好风水求取兴盛。梁山位于京城长安的西北方,按伏羲八卦图,西北方为乾,乾为天,加上这里自古盛传是“龙经”所在地,自然就成为营建陵寝的理想之地。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侧线刻有龙纹,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是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做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在唐陵中,乾陵占有五个“最”。
  第一,乾陵既是两个皇帝唐高宗与武则天大圣皇帝的陵墓,又是一对夫妻合葬陵墓,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乾陵是中国唯一的一座一个墓主代表两个王朝的陵墓。唐高宗死后,武则天相继废中宗、睿宗,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第三,乾陵是唐陵中唯一未被盗挖的陵墓。因为它陵道封闭极其坚固,盗掘者无从下手。《新唐书•严善思传》说乾陵“玄阙石门,冶金固隙”。后来经勘查,探明从墓道口至墓门共39层石条,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白铁,与文献记载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