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1 1087年,为了保存唐朝开元年间刊刻的《十三经》、《石台孝经》,便特意在西安市为其开辟了一处安放之地。此后,经过历代不断收集整理,其规模也逐渐扩大,收藏的碑石近3千方。到清朝时,因为碑石丛立如林,便被称为“碑林”。这里是中国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著名石碑最多的艺术宝库。
  进入碑林,便可以看到一座用于存放石碑的碑亭,里面竖立的即是著名的《石台孝经》。《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的重视。到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他亲自为《孝经》写序,并写下了完整的《孝经》,以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随后,在745年又将其刻于由4块石板组成的长方形石碑上。该石碑高5.1米,是碑林最大的一个石碑,被安置在3层石台上,因而称其为“石台孝经”。此外,碑林里还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论语》等经书。
  除了封建知识分子必读的经书,碑林里还有许多极具史料价值的碑文,有的甚至可以补充或修正史书记载的遗误,而有的则记载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例如,树立于781年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便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中国的盛况。该石碑记载的史实,在中外的史书中都没有记录,因此便成为研究古代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
  这里还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它集中了历代名家的手迹。颜真卿的《唐多宝塔感应碑》和《争座位稿碑》、柳公权的《唐玄宗秘塔碑》等等碑文,浓缩了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的轨迹。
  西安碑林,以其丰富的内涵,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书法及绘画艺术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