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突厥石人的论断
在野外寻找考古证据的同时,考古学家们也将目光投入到历史资料当中。亚欧草原的游牧民族,曾经几度改写世界历史的进程,但只有在周边地区的史料中能够偶尔见到相关的记载。《周书·突厥传》中记载,突厥人死后要“于墓所立石建标”。这说明,古代突厥人有在墓地立石的风俗。在《隋书·突厥传》中也有突厥人尚武好战,死后要“图画死者形仪及其生时所战阵状”的记载。或许,人们可以就此推断,墓地立石之上刻画的正是墓主人自己的光辉形象。突厥是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典型的突厥石人。其中一尊石人高鼻深目,留着浓密的胡须,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它右手执杯,左手持刀。
最初学术界倾向于认为,草原石人是突厥人的遗存,但随后发现的不同种类石人的巨大差异,又动摇了这个结论。
20 世纪60 年代,考古学家发现荒原深处有一大片古墓葬群,这一墓葬群根据地名被称作切木尔切克墓葬群。这里的墓葬和石人形态比较复杂,远不是突厥石人那么简单。
切木尔切克墓葬群是一处比较典型的墓葬,墓的四周由花岗岩石板砌成,有5 尊石人立于墓的东面,由南向北一字排开。中间的一尊石人脸部缺失,双手抱在胸前,可以依稀辨别出它的右手握着一把镰刀。在它左边的石人被认为是一个女性石人,因为其他4 尊石人的嘴唇上都刻画有胡须,唯独这尊没有。出现女性石人和手握镰刀,这是典型的突厥石人所没有的。如果这些石人不是突厥人留下的,它们的主人又会是谁呢?通过比较,专家们认为切木尔切克出土的一些文物属于卡拉苏克文化的范畴。而突厥人生活于隋唐时代,它们之间至少有上千年的差距,不可能是突厥人的遗存。这一论断在石人研究问题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于这些早期的石人究竟是谁,目前还是个未解之谜,但是目前考古界的统一看法是:3000 年前,草原石人文化便开始出现了。
对于古代的游牧民族来说,石人具有灵魂保护的含义,其根源就是对石头本身的崇拜,认为石头具有通灵的作用,所以也就会在阿尔泰山下出现数量众多的石碓墓。石碓墓普遍存在于亚洲草原上,甚至在中国吉林省长白山一带,高句丽王陵的早期形态也是如此,只不过由于当地石质的不同,石碓的颜色显得不一样而已。虽然地理位置和民族差异如此之大,但墓葬却惊人地相似。这很可能源于他们对死亡的认识相同,而这种精神领域的共同性正来源于同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教。亚洲北部的许多民族曾经普遍信仰过萨满教,萨满教崇尚大自然,认为万物有灵,因此并没有统一的崇拜偶像和宗教规则。居住在高山和草原上的民族,自然对山石、天地进行顶礼膜拜。对山石的崇拜自然会反映到丧葬风俗上去,游牧民族普遍认为人死之后,灵魂可以升天,而搭乘升天的阶梯便是可能通灵的石头,将死者刻画在石头上的人像,那便是通天石人。
石人最早出现的年代被确定在公元前1000 年左右,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石人在何时消失?突厥石人是否是最后的终结者?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突厥石人之后,石人文化的确开始急速衰退,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因为伊斯兰教是无偶像崇拜的,刻画人形被禁止,这个时间的下限大约在公元11 世纪。在石人存在的两千年中,草原上的民族频繁发生战争、迁徙和融合,所以石人研究中的很多问题至今无法解释。现在,矗立在草原上的石人已经成为一道风景,成为一种神秘主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