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高句丽

公元611年,隋炀帝乘龙舟自江都到涿郡,发大军侵略高句丽。隋炀帝热衷于开拓疆域和向四邻耀威,他派民部侍郎裴矩出驻西域,宣扬隋朝的声威,利诱西域诸国的使者和商人到洛阳。西域诸国表面上臣服于隋朝,但隋朝对此要作出惊人的耗费。
  隋炀帝又派常骏等出使赤土国(今马来西亚),派裴靖出使倭国(今日本),同时两度派朱宽到流求(今台湾),加强了和这些国家与地区的联系,但是,当时的高句丽国王高元对隋朝并不表示臣服,隋炀帝听从了裴矩的建议,决定发兵侵略高句丽。三征高丽-隋代武士图出兵以前,他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大规模造船。工匠被迫在水里不分黑夜的工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的有十分之三四。他还征发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把黎阳仓(在今河南濬县境内),洛口仓(又称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境内)的粮食运到涿郡,船只前后相继,长达一千多里。奔走在路上的民工和兵士,经常有几十万人。很多人倒毙在路上。
  公元612年,隋炀帝率领一百多万人分海、陆两路向高句丽进攻,大军经四十天才出发完毕。各军首尾衔接,鼓角相闻,旌旗相望,长九百六十里。但是,如此声势浩大的一支大军,却没有多少战斗力,大将来护儿从海路到平壤城下,被高句丽守军战败,所率精兵四万,逃回船上仅数千人。大将宇文述等九军渡鸭绿江,攻至平壤附近,又被高句丽军战败,所率三十万五千人,除卫文升一军不败,其余溃军逃回辽东城下,只有二千七百人。隋炀帝大怒,只得率残军回洛阳。
  公元613年,隋炀帝下诏,征发全国军队到涿郡集中,第二次侵略高句丽。他率大军渡辽河,攻辽东城。高句丽军队死守,攻守二十余日,双方死伤都极重。正当了东城处于危急的时候,洛阳发生了杨玄威兵变,客观上解了辽东城之围。
  隋炀帝大举进攻高句丽的战争,把广大人民投入到无穷无尽的徭役各兵役之中,于是这个战争就成为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索。同时,隋文帝与隋炀帝杀戮功臣,特别是隋炀帝一意孤行的作风和削弱贵族特权的措施,使统治集团内部产生科离心倾向。最终导致了下层人民的反暴起义和上层集团的起兵反叛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