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唐代初年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
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唐王朝一统全国之后,旋即陷入兄弟相煎的旋涡之中。皇太子李建成在唐王朝的统一战争中,主要辅佐父皇处理政务,稳定后方;次子李世民能征善战,军功卓著,声望日盛,这自然引起李建成的猜忌。他曾多次试图谋害李世民。武德七年,即公元624年,唐高祖外出避暑,建成留守,他便趁机“募健儿”,“欲以为变”,经人告发,高祖大怒,欲废李建成为蜀王,但终究不忍。后来,他又召李世民饮酒,试图毒死李世民,李世民饮后心痛呕血,幸亏救治及时,保住了性命。唐高祖鉴于兄弟终不相能,想要让李世民出居洛阳,总揽关东事务,但李建成又怕李世民出关后势力更盛,便加以阻挠。此时,突厥寇边,唐高祖遣四子李元吉统军北征。元吉是李建成的党羽,他挑选李世民帐前精兵勇将随行,希望借此削弱李世民的势力,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得知消息,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
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率长孙无忌设伏兵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三天后,唐高祖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两个月后被迫退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即唐太宗。
这位通过政变登上皇位的帝王,虽然双手沾满了兄弟的鲜血,但却是一个文韬武略、胆识过人的皇帝,他善于纳谏、勤于政事、关心民间疾苦,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况,为大唐帝国的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