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它的形成和出现不是偶然的,这与唐太宗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经常与大臣们讨论历代王朝的盛衰和治国的方针政策。他们认为隋炀帝身死国灭是因为“徭役无时”“干戈不戢”,以致“民不堪命”起而反抗。唐太宗以隋亡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善于学习历史经验,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帝王。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这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他多次颁布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并用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特别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唐太宗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确实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这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唐太宗重视纳谏。唐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的思想很明确,纳谏的目的就是防止乖谬和改正错误,以利于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正是这些谏诤,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努力下,贞观末年,唐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境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这种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