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明指南针的国家,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在春秋战国时《韩非子•有度篇》中和《鬼谷子》一书中都有使用司南的记载。“指南”是汉代的张衡在《东京赋》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直到宋代经过一千多年才逐渐发展起来。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观指南针。”是北宋朱彧所著《萍洲可谈》一书中,最早在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情况的记载。其后,南宋福建路市舶司(当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政府机关)提举赵汝适在所著《诸蕃志》中提到,“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胜似系焉”。
就在这一时期(北宋末南宋初,约为1180年左右),中国的指南针(或者说罗盘)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此后,罗盘在世界航海事业上被广泛应用,因此才有15世纪—16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理大发现。这一切,按照中国官方的历史教科书来看,由于这一渊源关系,欧洲人的指南针亦是应来“指南”。
据考证,宋代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特别是广州地区的海船使用指南针的时间最晚不迟于11世纪末。当年,广州港外海面上千帆竞过的巨大舶船都配备了指南针导航。宋人糅合了唐人、阿拉伯人的占星术,一起用于远洋航海。宋人还利用发达的天文、地理知识绘制出了初步的航海图。宋钦宗时,徐竞奉使高丽,就曾将所经岛屿绘成了地图。
三个多世纪以后,葡萄牙亨利王子的舰队装上了磁罗盘与船尾舵。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进入现代文明时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科•培根在《新工具》中写道:“……印刷术、火药和磁铁。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以致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派别,任何星球,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这在南宋福建路市舶司(当时管理对外贸易的政府机关)提举赵汝适在所著《诸蕃志》中提到,可见当时指南针在航海中的重要地位。说明方向之得失,乃生死之攸关,航海需要指南,需要方向引导,因此指南针的发明和运用使宋的航海业在世界航海业中大大领先,造船技术也无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南宋以后,中国航海中运用一种磁针浮于水面并与方位盘相配合的水罗盘。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运用了水罗盘。
指南针在后来的航海事业中建立了伟大功勋,开辟了人类交往以及征服自然的新境界。在人类社会文明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发明和运用,大大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促成新大陆的发现,促进了商业贸易的扩大和人类文化的交流,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