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繁荣

开封的繁荣:开封府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是在后梁、后晋、后汉和后周四代旧城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有皇城、里城、外城三重城墙,它们的周长分别为9里、20里、48里。皇城是东京城的核心,供皇帝办公及与后妃居住,而中央朝署官衙则多分散在里城办公,杂处于居民和商业区之间。自皇城正南门宣德门起,向南经过里城正南门朱雀门,直到外城正南门南薰门的中心大道,宽约二百余步,称为“御街”,为全城的中轴线。东京有四条被称为“御路”的街道,它们既是皇帝出入所经之路,又是商业的集中处。其一就是前面提到的御街,以朱雀门内的州桥至朱雀门的这一段最为繁华,这里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林立,夜市尤其著名,称“州桥夜市”。其二是从宣德门外向东经土市子,到潘楼街折向北,经马行街到新封丘门止。这一路中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店铺,“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马行街一带,经常是“车马阗拥,不可驻足”,这里的夜市又盛于州桥夜市。其三是从州桥向东,经相国寺前门,至新宋门止,有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其中相国寺为最大的定期集市,每月举行5次万姓交易,各种货物“无所不有”。其四是从州桥向西,一直到新郑门,有珠玉铺、鲜果行等。
  城市的发展到了宋朝时期,有了重大的变化,宋朝政府打破了汉唐以来政府对城市商业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而作为宋都城的汴梁更是繁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反映了汴梁城清明时的繁荣景色,为我们重现了八百多年前东京都城汴河沿岸店铺林立、酒肆茶楼、商贩叫卖、车来人往的一片繁荣景象。《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年—1125年)年间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为我们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显示出了当时开封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