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唐宋八大家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唐宋八大家-韩愈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又有“一门三学士”之称,父、兄、弟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中国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郡望昌黎(今属河北,一说辽宁义县),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子厚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中国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仁宗儒学家、作家、官员,曾继包拯接任开封府尹。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西昆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