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也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宋徽宗首创的“瘦金”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可谓独树一帜。“瘦金”,或称“瘦筋”。其实瘦金体并不瘦,而是以秀劲而带富贵气为美,结构内聚外张,铁画银钩,清丽飘逸。
宋徽宗的《闰中秋月诗帖》写于北宋大观四年,即公元1110年的8月,是宋徽宗瘦金书的典型作品,帖中题七律诗一首: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这是宋徽宗中秋赏月的即兴之作,其字结构匀称,内收外放,行笔顿挫有力,具有飘逸清润之美。
宋徽宗赵佶特别喜欢画花鸟,为此,他收集了全国各地的花卉珍禽。他的花鸟画以精工逼真著称,大都描绘栖于花枝的禽鸟,意境优美,形神兼备,他笔下的珍禽异鸟数量不少,但在绘画表现上却毫不雷同、各具新意。民间传说他有画龙点睛的本领。他用生漆点鸟睛,鸟眼看上去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他的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图》、《池塘晚秋图》、《四禽图》、《雪江归棹图》、《梅花绣眼图》、《腊梅山禽图》等。《腊梅山禽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是一幅以腊梅和山禽为题材的绘画。寒冬腊月,一株腊梅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枝间有黄蜂飞动,两只白头翁依偎于枝头。梅枝的疏朗,腊梅的柔嫩,白头翁缩颈闭目相互亲昵之态,情景交融,白头偕老的美好寓意含蓄生动。这幅名画的珍贵之处还在于画左下方的一首五言小诗: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字体端庄,诗的意义更是引起了许多有趣的争论。
有的说风流皇帝徽宗以此绘画表达他和所爱女子永不分离白头到老的信誓。也有的说,丹青指的是绘画艺术,白头一语双关,表达着宋徽宗愿和丹青绘画缔结终身之约,千岁万岁直到白头的心境。不爱江山爱丹青,宋徽宗虽然为中国历史造就了这样尽善尽美的艺术,但他也为此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
公元1125年,金兵大举进发中原,宋徽宗匆匆退位。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大宋王朝就在金人南下的铁蹄中覆灭,而他和他的儿子宋钦宗一起为金人虏获,史称“靖康之变”,后来,这位天才的艺术家皇帝最终客死他乡。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写不尽对故国的怀念和往昔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