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宝佑进士第一。恭宗德佑元年(1275),元兵东下,他组织义军入卫京都临安(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至福建与张士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不久兵败被俘。他迭经威逼利诱,始终不屈。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被杀。后谥信国公。文天祥他于所遭险难及平生战友事迹,皆作有诗歌,题名《指南录》,堪称诗史。卷首有《自序》和《后序》。《后序》列叙作者所经历的险况,抒写了作者忍辱负重,赤心报国的忠诚,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文天祥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20入京参加殿试,被理宗钦定为状元,4天后父亲不幸病故,文天祥归家守丧3年。
  后来,蒙哥、忽必烈率蒙古军两路攻宋,南京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今宁波),以便理宗随时逃往海上。对此,文天祥仅以进士身分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后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归争夺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贾似道秘密称臣纳贡后撤军。贾似道转而谎报朝廷:“诸路大捷”,被加封卫国公,大权独揽。继而度宗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此后十几年中,文天祥断断续续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来又因讥责贾似道而被罢官。
  忽必烈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元,于公元1274年发20万元军水陆并进,直取临安。南宋政权一片混乱,度宗死,仅4岁的赵隰即位,为恭帝。次年,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前往临安“勤王”。但由于文武百官多不战而逃,缺乏支援的“勤王”之师壮烈殉国。谢太后决定投降,文天祥被任为宰相,出使谈判。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痛斥伯颜,慨然表示要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绝食抗议,后在镇江虎口脱险。这时,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7年到1278年,文天祥在闽、赣一带与元军盘旋抗争,但终因寡不敌众,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果。降元的张弘范劝降,遭严词拒绝。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在押往大都后,起初受到礼遇,元不断派降元的宋朝官僚来劝降,皆被文天祥严词拒绝。元统治者又将他投入恶牢,囚禁折磨达三年之久,使他读到正在元宫中充当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来狱中探望。但文天祥不为百般折磨、千般利诱、万缕亲情所动,凛然作《正气歌》,颂历史人物不朽业绩,抒“是气所磅腐,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之志向。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杀害,时年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