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昊(1003年—1048年),即西夏景宗,西夏第一代皇帝,李德明长子。
元昊成人后,对于先辈称臣于宋,特别是依赖宋朝的恩赐而改变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十分不满。父亲李德明对他说:“吾久用兵久疲矣,吾族三十年衣年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反驳父亲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李元昊崭露头角是1028年进攻甘洲(今甘肃张掖)回鹘政权的战争,这年元昊二十四岁。以甘州为中心的回鹘政权和占据西凉的吐蕃都是宋朝得以联络而挟制党项的盟友,元昊之父李德明为了使西夏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首先采取攻占河西走廊的战略,并由其子元昊担当西攻的重任。元昊接受了西攻回鹘的重任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使回鹘可汗来不及调集兵力,甘州城即被攻破。此后,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相继降夏。元昊由于这一显赫战功而被李德明册封太子。接着元昊又按其父意图,在率军回师途中,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乘势突破西凉 ,一举成功。
1031年李德明死后嗣位,宋授为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辽封他为夏国王。
1032年,他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及拓跋旧姓,改姓嵬名,自称兀卒(“青天子”之意)。
1034年,建年号开运。升兴州(今宁夏银川)为兴庆府,扩建宫城,修殿宇;更新官制,分立文武两班,由蕃、汉人分任,另设“专授蕃职”,限党项人充任,亲自主持创制西夏文。
大庆二年(1037年),设立夏、汉字院,建立“蕃学”(党项学),并以夏字翻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等汉文书籍作为教材;选拔蕃汉官僚子弟入学学习。他实行征兵制,扩充兵员,并把全国分为左右两厢,创设各地监军司,军队沿用部落组织形式,各有固定驻地,形成以首都为中心,列兵四向的兵力配置。
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十月,他更名曩霄,建国号大夏,自称皇帝,进表宋廷,要求承认建国称帝的既成事实。宋廷下令削赐姓官爵、禁断互市贸易,双方随即发生战争。七年,双方重新媾和。同年,辽兴宗亲率大军西征,为西夏景宗所败。从此西夏、宋、辽三方鼎峙的局势形成。在西夏内部,皇权急剧扩张,激化了和党项贵族势力的矛盾。先后镇压了一些反对势力。
在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正月十五,太子宁凌噶入宫行刺,景宗受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