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位于今河北曲阳涧磁村及东西燕川村。曲阳在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这是一个以生产白釉瓷为主的窑系,也产少量黑釉瓷(“黑定”)和酱釉瓷(“紫定”)。白釉中以一种白中泛黄,温润如象牙的“粉定”最佳,其釉稠腻似乳,对瓷坯有相当的覆盖力和修饰作用,成品被形容为“宛如薄施脂粉的少女肌肤”,所以被称作“粉定”。定窑白瓷装饰手法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图案大多是动物和花卉形象,也有专为宫廷设计的龙凤纹样。
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宋代瓷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定窑就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钵。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