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在靖康之耻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唯有康王赵构当时不在都城,逃过一劫。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在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是为高宗,改元建炎,史称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定都临安,名为“行在”(陪都),实为都城。金军继续南下,直逼临安,高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由于南方气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返。在撤到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斩断后路,逼入黄天荡。韩世忠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后金军用火攻,从小道逃脱。不久,金军又在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很长时间不敢渡江北犯。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他通过北伐夺取了金朝扶植的伪齐政权控制的土地。但岳飞功高盖主,又与高宗意见相左,为他之后被杀埋下伏笔。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再度撕毁和议南侵,由于宋朝军民抗战英勇,金军在川陕、两淮的进攻皆告失败。七月,金将兀术转攻郾城,被岳飞打败,转攻颍昌,又败。岳飞率领岳家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距开封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以至于金人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并一度打算放弃开封,渡河北逃。但此时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最后,岳飞以莫须有之罪名被害。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高宗任用秦桧为相。秦桧在靖康年间曾主张抗金,后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桧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与高宗之意甚合。秦桧归朝仅三月就成为副宰相,八月后又成为右丞相。由于秦桧积极培植党羽,却对议和不甚热心,一年后就被高宗罢免。罢相后的秦桧韬光养晦,侍机而动。绍兴八年(1138年)五月,高宗又任命秦桧为右丞相。秦桧上台后,迫害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官员,联结外戚,结交内臣。高宗对于秦桧的行为也只是默许。绍兴廿五年(1155年),秦桧病重,他又策划让其子接替相位,被高宗否决,不久就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