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简史

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兴起于公元4世纪,在隋朝时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但被大隋及突厥所压制。由于突厥被唐朝所击败,契丹一时“臣服”于唐朝,但唐从未真正征服过契丹。契丹时常反叛。安史之乱后,汉民族再也没有力量阻止契丹的强大与崛起。当汉民族陷入连年混战,四分五裂之时,契丹人正修养生息逐渐崛起。公元907年契丹建国,耶律阿保机取代遥辇氏为契丹主,并八部(迭刺部、乙室部、品部、楮特部、乌隗部、突品不部、捏刺部、突举部)为一国。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即辽太祖。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相继征服周边各部,攻营平、辽东,俘掠燕赵,公元926灭渤海,渤海国是具有高度文明的封建帝国,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公元927年耶律德光继立,援石敬塘叛后唐,建立后晋,晋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燕云十六州又名幽蓟十六州,分别为云州、朔州、武州、幽州、蓟州、妫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新州、应州、寰州、儒州、瀛州、蔚州。地界相当于以今北京市大同市为中心,东至遵化,北迄长城,西至山西神池、繁峙、宁武,南至河北(保定河间)。从此中原王朝失去了抵御少数民族进攻的天然屏障。公元938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契丹建国以后,经过太祖、太宗两朝向外扩张,先后征服了周边的突厥、吐谷浑、奚、室韦、乌古、敌烈、阻卜、女真、渤海等族,并南下从后晋手中夺取燕云十六州地区,其疆域版图比北宋大一倍。契丹人在北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辽国的疆域幅员万里,东濒太平洋;北至外兴安岭克鲁伦河,色楞格河和贝加尔湖一线;西近阿尔泰山,包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与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为邻;南逾鸭绿江、长城和大戈壁河北中部、山西北部,同高丽、西夏、北宋接壤。契丹人建立大辽国曾统治着渤海人、女真人、西夏人、朝鲜人及燕云十六州众多的汉人,还有蒙古人的祖先蒙古高原上各个原始部落的人们都归于大辽的统治。契丹人还曾在五代时期占据开封。
  辽国的都城在上京临璜府(今内蒙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西大明城)、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幽都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全国划分为五个行政区辽代的地方行政区划,上京道、中京道、东京道、南京道、西京道。五道共辖“州、军、城百有五十六,县二百零九,部族五十二,属国六十”。
  辽朝政权共存在209年,历经九帝:辽太祖阿保机,辽太宗耶律德光,辽世宗耶律阮,辽穆宗耶律璟,辽景宗耶律贤,辽圣宗耶律隆绪,辽兴宗耶律宗真,辽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