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简史


 

辽朝的商业十分繁荣。五京是各地区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商业中心,与周边诸国的贸易如与宋朝、女真、西夏以及西亚各国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在辽陈国公主墓中发现了来自伊朗的玻璃器皿,和大量来自伊斯兰的物品证明了当时辽国商业的繁荣。
  辽朝留下的文化遗迹非常多,如山西应县木塔,北京的天宁寺,北京近郊的辽代佛寺古塔,还有从墓葬中发现的书画,雕刻,围棋等都表明契丹文明的高度发达。契丹的文明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匈奴、突厥,甚至不亚于唐宋文明。辽代三彩种类有印花三彩、刻花三彩、釉斑三彩。应县木塔辽三彩造型鲜明较唐三彩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辽三彩是在继承唐三彩的风格和技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辽三彩不论是器物造型装饰艺术,还是烧造工艺都独树一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特征。辽代三彩釉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形成色彩鲜明的效果,体现出契丹人生活的多彩多姿。辽瓷的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贴塑、描金、堆釉、剔花加彩等。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辽代瓷器美得令人窒息。这时期的装饰纹样内容丰富,在人物、动物、植物等方面,既有传统的题材又有反映时代的题材,常见的有:牡丹、莲花、芍药、荷花、葡萄、萱草、草叶、游鱼、大雁、野鸭、兔、犬、奔马、虎、龙凤、蝴蝶、蜜蜂、昆虫,此外还有云纹、钱纹、水波纹、火珠纹等。契丹的玉器和宋朝的玉器风格大相径庭、独具一格。唐朝盛行佛教,而契丹有过之而无不及。忽必烈说:“辽亡于释,金亡于儒。”由此可见契丹的文明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金灭辽后,皇族耶律大石率残部西迁,在中亚建立西辽政权。西辽属民以穆斯林为主,统治阶层包括大批契丹人和汉人。皇帝用着中国式的年号。正如其他曾经入主中夏的少数民族一样,西辽成为中华文化的有力传播者。耶律大石在中亚传播汉文化,使得他的属国波斯人也要学汉字。据德裔俄国中亚权威W.Barthold的结论,西辽从宫廷语言到政治制度,都照搬中华。1210 年,屈出律利用西辽内乱的机会,勾结叛军,擒拿并废黜了直鲁古,篡夺西辽帝位。1218 年,成吉思汗遣哲别率军征讨屈出律,后被哲别杀害,西辽境土遂尽归蒙古,西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