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庙和岳飞墓

岳飞墓
  岳飞墓亦称岳坟,位于杭州栖霞岭南麓,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存到现在。现存建筑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重建。岳庙和岳飞墓:岳飞墓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潜负其尸,葬于北山之麓,宋孝宗即位后,以礼改葬于此。陵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亭北侧墙上,为冯玉祥书写的石刻题词“民族英雄”。进墓园门,两侧是碑廊,陈列历代石碑125块。北廊是岳飞诗词、奏札等手迹;南廊是历代名人凭吊题咏、岳庙几次重建的碑记。现在的岳飞墓阙是1979年整修时按南宋建筑风格设计的,墓道两旁陈列的石虎、石羊、石马和石翁仲,是明代的遗物。墓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泰桧、王氏、张俊、万俟呙四人。跪像背后墓阙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及其子岳云墓葬处。1162年由宋孝宗安葬于此。墓以块石围砌,周围古柏森森,墓道有石俑庄严,阶下有秦桧等四贼跪像。
  1961年岳墓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期间,岳飞墓曾遭破坏,岳庙也一度作为收租院等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1978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岳飞墓、庙进行全面的整理维修,于1979年底修复重新开放。
  八百多年来,岳飞墓庙一直是历代人民纪念和瞻仰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今天,更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又被定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国家教委、文化部等六部门列为百家“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