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遗址饰物

辽朝遗址饰物-鎏金银面具  银镀金高翅冠
  辽(907年-1125年)遗物,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现藏内蒙古博物馆。
  冠通高30.4厘米,冠高26厘米,造像高4.4厘米,立翅高30厘米,口径19.5厘米,重830克。
  出土时置于陈国公主头部。分片锤鍱,依冠帽各部位形状裁剪成型,纹饰鎏金,然后用细银丝缀合而成。冠的正面镂刻火焰宝珠和对凤,周围錾刻变形云纹。两侧立翅中心各錾刻凤鸟,长尾下垂,周围饰以变形云纹。冠顶缀饰一件鎏金道教人物银造像,像后背光边缘饰9朵灵芝,显示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冠内原有丝绸衬帽。此冠制作精巧,工艺华丽,彰显贵族气派,是契丹贵妇之冠。
  鎏金银面具
  辽(907年-1125年)遗物,房山区周口店龙口村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面具长31厘米,宽22.2厘米。辽朝遗址饰物-银镀金高翅冠  
  俗称盖脸,是契丹贵族的葬具,意在保护死者的面容。据记载,契丹贵族有“用金银做面具,铜丝络其手足”的葬俗。面具有金、银之分,用以区分死者的身份、年龄和性别。此器用银片捶錾而成,保存完整,面部轮廓清晰,头发后梳,眉骨突出,双目闭合,双唇紧闭,神态安详。耳下及鬓两侧有孔,可系结。与此相类似的覆面在内蒙古、辽宁的辽代墓葬中均有发现。
  錾花银靴
  辽(907年-1125年)遗物,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辽陈国公主墓出土,现藏内蒙古博物馆。
  一套2件,前高37.5厘米,后高25.6厘米,口长26厘米,宽10.2厘米,底长29.2厘米,前宽9.6厘米,后宽7.6厘米,靴面前高9.2厘米,后高5.2厘米。
  靴用厚0.05厘米的薄银片仿照靴的实物做成,靴两侧各錾两只飞凤,凤首有“翠毛”,尾长下垂,卷云纹作陪衬,线条自然流畅,银靴錾花纹为鎏金,体现了契丹贵族的奢华生活,也反映了契丹文化与中原文化间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