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势,统一了中原大部分地区,社会生产得到稳定发展,制瓷业也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目前在全国十九个省一百七十多个县市发现了宋代瓷窑窑址一千多出。由于各地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各窑之间也形成了南北各异,各具特色的特色的瓷窑体系。
瓷窑体系的区分通常以各窑产品工艺、釉色、造型、纹饰的特点为依据。宋代的窑系已经形成了北方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的龙泉窑系及景德镇的青白瓷系六大窑系。从而结束了唐代越窑和邢窑为主的“南青北白”的局面,创造出来如钧窑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若晚霞,俗谚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
在宋代最富盛名的还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县。是北宋经营的官窑,所烧瓷器的釉色青绿发蓝,器表有细碎开片。汝窑烧造时间不长,因金兵南下而停止烧造,因此汝窑瓷器存世极少,流传至今的公私藏品总共不足百件。
官窑是指专门为官府烧磁的窑厂。是一处青瓷窑场。窑址目前还没有发现,传世瓷器也比较少。官窑青瓷色泽青白如玉,釉质肥润晶莹,器表有较大开片。官窑中尤以余姚的官窑最为珍贵,他继承了五代越窑的技术,专烧进贡用的瓷器。因为瓷器质地细腻,色泽特别柔和,且一般官员和臣民很难用到,所以被称为秘色瓷。
哥窑属于龙泉窑系。哥窑青瓷的胎是紫黑色的,俗称铁骨。在器口和器底无釉处露出紫黑色的瓷胎叫做紫口铁足。哥窑的工匠还利用胎和釉在焙烧过程中收缩率的差别,使瓷器釉面呈现出疏密不等,大小不均的裂纹。
钧窑在河南禹县,属于北方青瓷系统。钧窑的突出成就在于制瓷工匠在釉料中掺进了铜的氧化物,用还原焰烧成通体天青色与彩霞般的紫红色相互掩映的釉色,称窑变釉。海棠式玫瑰紫花盆釉汁肥厚润泽,色彩艳丽,是钧窑的代表。
定窑系的窑场分布在漳河和汾河流域,以河北曲阳的定窑为代表,产品主要是白瓷。定窑白瓷胎薄质坚,釉色洁白莹润,因胎泥中含有大量氧化钛,所以定窑白瓷的釉色呈现出白中泛黄的颜色,且有泪痕。定窑白瓷造型美观,花纹装饰题材丰富,主要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和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