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后,宋仁宗继续统治了近二十年,宋朝的社会危机继续存在。公元1044年,宋朝和西夏订立和约,西夏虽然对宋称臣但是,宋朝却每年要赐给西夏大量的银绢,财政危机进一步加深,虽然宋仁宗的改革决心已经消沉,但士大夫的变法思潮仍然高涨。王安石
  继承仁宗皇位的是宋英宗赵曙,英宗不是仁宗的亲生儿子,而是以宗子身份继承大统。他很想有所作为,但体弱多病,又因追赠生父名分问题引发严重的政治纷争,等到纷争平息,他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于是,振兴国势的改革大业只好留给他的儿子宋神宗去完成。
  宋神宗赵顼,是宋代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他继承皇位时,只有二十岁,而这时的宋朝,已经像一个五脏皆患痼疾的中年病人;神宗认识到若任其恶化,宋王朝必将衰亡,若强力挽救,还有转弱为强的机会。在他登上皇位不久,就向元老大臣富弼询问富国强兵之术;但这时的富弼已经失去了改革的热情,劝神宗“二十年不言兵”,实际上是让他放弃改革的念头。宋神宗看到从元老重臣那里得不到支持,就寄希望于在士大夫中享有很高声望的王安石。
  王安石曾向宋仁宗呈送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更天下之弊法”的主张。《言事书》没有受到仁宗的重视,但王安石却了引起主张改革的士大夫的广泛关注,又因他的人品和学识远超常人,很多人都为他不能被任命为执政大臣而抱不平。宋神宗对王安石倾慕已久,即位后多次与他晤面,听取他有关政治、经济以至军事上的改革设想,深感王安石就是能与自己成就大业的人才。
  在王安石的激励下,宋神宗坚定了变法图强的决心,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他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拉开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变法改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