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史是各族史学家共同劳动的结晶。都总裁脱脱虽未亲自写史,但他在组织写作班子、拨江南原南宋学田作修史经费、确定三史各为正统的原则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元朝建立后,辽、金、宋三史谁为“正统”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主张辽、金为北史,宋太祖至靖康为宋史,建炎以后为南史;有的主张以宋为世纪,辽、金作载记;又有人主张宋、金都不是正统。“脱脱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权衡《庚申外史》)这一决定确定了平等对待三史的基本原则,它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统属的历史状况,也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具有进步意义。三史的具体工作,以欧阳玄出力最多,他从选择史官、汇集史料到制立三史凡例,亲撰论、赞、表、奏等,贡献最多。康里人铁木儿塔识,担任三史总裁官,“多所协赞”;修史官中有畏兀儿人廉惠山海牙、沙剌班(汉名刘伯温),哈剌鲁人伯颜,唐兀人斡玉伦徒、余阙,钦察人泰不华等少数民族史家,这是在二十四史编撰队伍中所独见的。
三史按历代正史体例,但各有自己的特色。如《辽史》有《营卫志》为各史所无,其中保存了契丹早期的户籍、兵籍、土地制度、部族组织等史料;《辽史》又有《部族表》,将与辽有关的周边各族按年月及交往情况列入年表中,这是创举;《金史》本纪第一卷《世纪》,记太祖以前先世,第十九卷为《世纪补》,记追尊诸帝,也有其特点。辽、金二史各附有《国语解》一卷,将契丹、女真两族有关的官制、人事、物产、部族、地理、姓氏等名称,加以注释。《国语解》不仅是阅读辽、金二史的重要工具,也是今天研究契丹、女真文字的重要依据。当然,三史在编纂方法、史料取舍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人两传、纪传不符、译名不一、各史互异、传闻之误等,例如《宋史》在内容上显得繁芜,其卷帙浩繁为二十四史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