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传统十大悲剧剧目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朝,但剧情取材自《列妇传》中“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故事主要讲叙了:
窦娥本是楚州儒生窦天章的女儿,自幼丧母,父亲因家贫无力筹措进京赶考之资,将其卖入蔡婆家当童养媳。不幸的是,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丧夫的窦娥不得不与同是孀居的婆婆蔡婆两人相依为命,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不料,赛芦医起了谋财害命的歹心。千钧一发之际,蔡婆被恰巧经过的当地恶棍张驴儿父子救起。自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便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下毒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并不治身亡。张驴儿反咬一口,诬陷蔡家婆媳。蔡婆为息事宁人,免除灾祸,就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来堵他的嘴,让他买棺葬父。未曾想,张驴儿竟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逾加有恃无恐,讹诈是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并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窦娥因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屈招认罪,代替婆婆受刑,被昏庸的县令判处了死刑。窦娥在临死前,曾发下三桩誓言: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此来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冤情。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终于金榜题名,考取了状元。在路过山阳县时,一天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向其陈述冤情,并求他代为女儿伸冤昭雪。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最后,恶人张驴儿和县令均被判处死刑,赛芦医也得到应有的报应,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到了昭雪。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它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全剧四折一楔子,高中课文选的本剧中的前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备受凌辱,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窦娥冤》历来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剧作借弱小无助的窦娥的不幸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