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祭腾格里(天)是各种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在山丘等高处立木头或石堆等标记,以此代表“腾格里”。在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祭祀。立标的山丘被视作禁地,这是蒙古人中最普遍的祭天形式。祭天分红祭与白祭。红祭时用整羊或羊的心脏。随着黄教的广泛传播,红祭逐渐被废除,改为白祭。白祭主要指的是以酒和奶制品来祭祀。此外,祭天时指定一只羊为“供品”,但不把它宰杀,给戴上“色得尔”(表示神圣的记号,即给羊脖子上拴上彩色布条)后给天磕头。戴“色得尔”的羊是神圣的,是腾格里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冒犯,不得宰杀,直至它自然死去。
祭地:祭地也是蒙古人自然崇拜的一种。蒙古人有“天父地母”之说,认为大地上有名的山川和奇特的草木都有自己的主神。蒙古人把鲜奶和奶酒每天早晨酹向所在地的山巅,表示致祭。蒙古人非常崇敬具有奇特形状和颜色的山崖、丘陵山及温泉,认为那里有精灵居住,因此祭祀它们的同时,又禁止人们在那里砍柴、杀生或动土。
祭敖包:这是蒙古民间最普遍的一种祭祀活动。敖包是草原上常见的供人祭祀的山堆,顶上要插柳枝为丛,立竿为柱。“垒石成山”,“视之为神”,它是山神、地神及游牧民族保护神的化身,是萨满教原始崇拜的典型。祭祀时间一般在农历5—7月,祭礼仪式一般由扎萨克喇嘛、王公贵族主持,喇嘛要焚香诵经。每一过路人都在敖包上面放石子或随手拾到的东西,边祷告边伸手向前乞求保佑一路旅行平安。
祭火:祭火也是蒙古族最古老的祭典之一。在新疆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一些遗迹。在节日喜庆、婚丧大事上祭天、祭地之后就要祭火。点灯节(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就是祭火的一种表现,是典型的黄教活动中掺和着萨满教遗迹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