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仁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年—1320年),武宗海山弟,答剌麻八剌的次子,武宗即位后封他为“皇太子”。武宗于1311年正月病死,同年3月继位,成为元朝的第四代皇帝,蒙语称“普颜笃汗”,第二年改年号为“皇庆”。1311年—1320年在位,计10年。
  爱育黎拔力八达7岁时丧父。为了接受教育,9岁时其祖母阔阔真选定汉族儒学名士李孟给他做老师,李孟本以“通贯经史,善论古今治乱”著称,因而他从小就受到儒学的熏陶与教育。10年后,铁穆耳患重病,不理朝政,皇后卜鲁罕独揽大权,她于13元仁宗05年10月,下令爱育黎拔力八达随其生母答己离开宫廷,迁居怀州(今河南沁阳)。在那里住了3年,爱育黎拔力八达目睹了地方官员的不法行为和百姓的种种疾苦。1307年,成宗铁穆耳病死,当时朝中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分为两派,一方以皇后卜鲁罕和中书左丞相阿忽台为首,支持安西王阿难答继位;另一方以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为首,联合部分蒙、汉官员拥立爱育黎拔力八达和其兄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得到他们支持后,与其母答己立即赶往京城,而当时海山远在边境,爱育黎拔力八达率卫军闯入皇宫,捕杀了阿难答、阿忽台等人,诸王阔阔出、牙忽都等拥他即皇位,但他以监国之名义执掌朝政,另派使者奉玉玺前去边境迎接海山。1307年海山登位后,诏立其弟为“皇太子”兼领中书令,确定了他的皇位继承权资格。
  1311年正月,武宗海山病死,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皇太子身份执政。他整饬吏治,废除武宗时设立的尚书省,仍恢复原来的中书省,并以“祸国殃民”之罪将丞相脱虎脱三宝奴和平章乐实、右丞相保八等武宗一朝的当政人物处死,安排中书省班子,恢复各地的行中书省,惩治地方赃官污吏,严禁诸王、贵戚的扰民行为。然后他于1311年在大都大明殿正式登基,帝号“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一、尊孔崇儒;二、开科取士;三、在赋税方面进行改革。但仁宗受其母答己和权臣铁木迭儿的牵制。答已是个利欲熏心的旧贵族代表,以皇太后身份自居。她信仰喇嘛教,顽固地反对汉族文化,袒护亲信铁木迭儿、失烈门,并与他们狼狈为奸。臣下40多人联名上奏揭发铁木迭儿(铁木迭儿原为云南行省左丞相,武宗时因玩忽职守,贪赃枉法,要治罪,因答己为他说情,仍留原职。武宗死后,答己召他为中书右丞相),仁宗准备治罪,又经答己袒护,反而晋升他为太师,让他监修国史,总领宣政院事务,一切重大的刑事案件听凭他一手裁决。
  仁宗曾一度信奉佛教,常读《维摩经》。他下诏:凡僧人中有“不养父母,避役损民”者,命其还民(俗),并废僧人之特权。他还打算禅位于太子,以便游历深山宝刹,后经右司郎中月鲁帖木儿极谏,“陛下正当年富力强,为国为民造福之年,禅位者,如唐玄宗、宋徽宗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陛下万万别存这个念头!”仁宗深有触动,从此打消了内禅之念,还收起佛经,致力于勤理国政。
  仁宗通晓儒术,熟知佛教“明心见性”之理,其为人和蔼,对近臣贵戚以礼相待,平时生活不尚豪华,较为俭朴,从不巡游,也不沉溺于酒色。又罢土木工程百余处,又禁诸王、大臣营建私邸,精简禁卫。在政治经济上想作些改革,虽孜孜为治,但收效不大;也无治国良策,所以危机依旧,但纵其一生,他还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仁宗在皇太子人选上一反常态,当初武宗海山在立他为皇太子时就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之后,皇位传给海山之子。仁宗即位后,原准备传位于武宗海山之子和世琼,可是其母答己等认为仁宗之子硕德八剌年少懦弱,易于控制。因而在她们劝说下,仁宗改变主意,立自己13岁的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兼领中书令;封和世琼为周王,派往云南戍边。这一事件,招致了不少蒙古诸王和武宗旧臣的不满。
  1320年正月,爱育黎拔力八达患重病,21日(辛丑日)死于大都光天宫。时年36岁,葬于起辇谷。爱育黎拔力八达死后谥为圣文钦孝皇帝,庙号仁宗,蒙古语为普颜笃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