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古国第二代大汗(1186年—1241年)。成吉思汗正妻孛儿台所生第三子。青年时代便随成吉思汗征服漠北诸部。1213年与术赤、察合台尽破太行山东西两侧诸州郡。成吉思汗分封诸子,窝阔台所得的封地在叶密立、霍博之地(今新疆额敏、和布克赛尔二县境)。
1219年窝阔台被确定为大汗继承人。1227年,随成吉思汗征西夏。1229年,成吉思汗死后第三年,窝阔台继大汗位。即位后,强化了国家机器,提高了大汗权威。始创朝仪,制定了皇族诸宗王见大汗时的跪拜礼节。再次颁行大札撒(法令),确定牧民赋额。始置仓廪,确立驿站制。任契丹人耶律楚材掌领汉人赋税,牙老瓦赤掌领西域赋税。成吉思汗时中央官制比较简单,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政务的繁多,在逐步接受周围政权先进管理的基础上,窝阔台开始进行改革。1229年,设立课税所。1231年,设立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这时中书省的权力虽然不能与隋朝,唐朝,宋朝的中书省相提并论,与以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的中书省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标志着蒙古政权的最高行政机构已经从内廷初步分离出来,标志着军政合一制开始发生分化。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出现了蒙古政权和元朝的一系列汉化即封建化改革。
1230年,在汉地设置10路征收课税使,推行丁税、地税法。赋税制度的推行征收得大批金帛,使窝阔台开始信任耶律楚材等儒士大夫,采用汉地传统制度,以改进统治。1231年,与弟拖雷分道伐金,并留兵围困汴京(今河南开封),然后北返。
1233年,任宣差勘事官阿同葛等清查、登记中原户口。同年,又在燕京创立国子学,选派蒙古子弟学习汉文。1235年分遣诸王拔都及皇子贵由、蒙哥大举西征。
窝阔台则留居蒙古本土,纵情享乐,创建和林城,建造万安宫。1236年,完成中原汉地的户口清查、登记工作,窝阔台把其中的大部分人户分赐诸王、贵戚、斡鲁朵为封户。他开始在漠北建设城市,在缺水处凿井,对草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他任命牙老瓦赤治理中亚地区,依靠耶律楚材等治理汉地。在他的晚年,任命一些回回人统治汉地,统治又趋混乱。窝阔台性喜奢豪,挥霍无度,嗜酒。后暴死。追上庙号为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