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烈兀

旭烈兀(1217年—1265年),又作旭烈、吁里兀。伊儿汗国创建者。蒙古孛儿只斤氏。拖雷之子,元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之弟。
  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随宗王拔都西征,十三年,攻入马札儿(今匈牙利),与速不台等分军五路,大败马札尔军于嘟宁河。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年),与诸王拥戴兄蒙哥即汗位,并受命察视持异议的失烈门等窝阔台系诸王的动静。旭烈兀:旭烈兀西征宪宗三年(1253年),任蒙古第三次西征统帅,出兵征未服诸国。六年(1256年),灭木剌夷(在今伊朗)。八年,破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灭哈里发政权。后以帖必力思(今伊朗大不里士)为中心建伊儿汗国。九年(1259年),分兵三路侵入西利亚(今叙利亚),连破阿勒颇、大马司革等城。翌年闻蒙哥死讯,留先锋怯的不花代统军继续征进,自率军还师波斯。中统元年(1260年),得悉忽必烈即汗位,遣使表示拥戴,并指责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之举。中统三年(1262年,一说二年),因杀害拔都系后王及屠伊斯兰教徒等因,与钦察汗别儿哥发生战争,互有胜负。至元元年(1264年),被忽必烈正式册封为伊儿汗,统辖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北抵高加索,南达印度洋的广大地区。以其子阿八哈等为长官分辖各地,并于阿刺塔黑驻夏之所兴建宫殿,于库亦城建庙堂,于蔑刺合建天文台。
  晚年的旭烈兀致力于巩固在波斯的统治,他通过武力胁迫或联姻的手段,清除了波斯境内的割据势力,使波斯成为伊儿汗国统治的核心地区。
  旭烈兀的母亲与妻子信奉景教,旭烈兀受到她们的影响,在国内施行亲基督教、反穆斯林的宗教政策。此外,由于伊斯兰教的作用,原本当时波斯地区佛教已基本上消失,但在旭烈兀统治时代,由于他本人信奉佛教,崇拜弥勒佛,当地出现了大量吐蕃与畏兀儿的喇嘛,佛教活动再次出现。
  由于旭烈兀与忽必烈的血缘关系,伊儿汗国与元朝的联系远比蒙古四大汗国的其他三国要紧密。丝绸之路通畅,中国的四大发明加快了西传的速度,而回回炮、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历法等也传入中国。旭烈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1262年开始,旭烈兀数次派遣使者携带书信前往欧洲,试图与基督教国家建立军事同盟。在旭烈兀写给法国国王路易六世的信中,他表示愿意攻下耶路撒冷作为赠送给教皇的礼物,作为回报,他希望法国能够派出一支舰队来攻击埃及。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旭烈兀和他的继任者们最终没能与欧洲建立任何形式的联盟。
  1265年2月8日,旭烈兀在马拉盖逝世。他被安葬在尔米亚湖中的小岛上。他的葬礼是所有伊儿汗中唯一使用了活人陪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