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

因为年年征战,库藏空乏。于是有近臣上奏说:“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建议窝阔台杀掉汉人,加强储备,这遭到了耶律楚材坚决反对。他抓住窝阔台想增加财政收入以更好地推进军队扩张的心理,说:“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果然,窝阔台同意了耶律楚材的这一建议,后来果然收效很好。1237年,耶律楚材上奏说:“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窝阔台也感觉到朝中缺乏人才,就听从了他的意见,“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辞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这次开科取士,释放被俘为奴的汉族儒人,大胆任用汉族知识分子,选中有许多人才,如杨奂、张文谦、赵良弼、董文用等人,他们后来都是忽必烈时代的名臣,为完成蒙古国的汉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1230年时,耶律楚材主持制定全国赋税时,总共为一万锭;后来金国灭亡,户口繁衍增加,又改为二万二千锭;扑买(包税)政策盛行后猛增至四万四千锭,窝阔台汗见有利可图,不加制止。楚材为此极力辨谏,以至于声色俱厉,言与涕俱。这让窝阔台非常不高兴,说:“尔欲搏斗耶?”,又曰:“尔欲为百姓哭耶?姑令试行之。”楚材见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乃叹息曰:“民之困穷,将自此始矣!”他的这一见解后被历史证实。
  曾有一次,楚材与其他王侯一道宴会喝酒,没料到喝了个大醉,窝阔台汗碰巧莅临平野就直接驾临楚材醉宿的营帐,登上了楚材卧躺的车子,用手摇了摇楚材。楚材熟睡未醒,对他人打扰他睡觉很恼火,睁开眼睛看,才知道是窝阔台汗来了,惊吓得赶紧爬起来谢罪,窝阔台汗说:“有酒独醉,不与朕同乐耶?”大笑着离开了。楚材来不及束冠系带,立即驰马进宫拜诣,窝阔台汗亲为置酒,君臣两人把酒言欢,宵罢乃归。耶律楚材做中书令以来,得到的俸禄和奖赏,全部都分给他的亲友族邻,自己未尝私下享用。行省刘敏有一次慢条斯理地劝说楚材,大可不必如此。楚材说:“亲族之礼义,当互相资以金帛。但却不能私吞国家财物去交结友谊,如果当政之人执法而违法,那怎么对得起皇上的知遇之恩呢,所以我不敢徇私舞弊。”乃马真后执政时,耶律楚材得不到信任,“愤惋”而死。有不满楚材的,诬告楚材,说在他做中书令时,天下贡献的赋税,大半之数被楚材侵吞入家。皇后派近臣麻里扎去调查,发现“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