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蒙古王朝的“搬家史”。在历史上,这个王朝仅仅存在了不过百余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却曾经建立过四座都城,给后人留下了一条迁徙的空间轨迹。
蒙古”,在蒙语里,指的是“质朴”的含义,它早先只是蒙古草原一个部落的名称。自铁木真统一各部落之后,所辖的各个部的居民统称自己为蒙古人,“蒙古”一词于是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
公元1206年,由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不断扩张势力,很快统一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1235年,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汗位,在草原深处着手建立了帝国的第一个都市——哈剌和林城。
哈喇和林遗址,位于今天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西220公里处。
在古突厥语中,“哈喇”是指黑色;“和林”是石块的含义,“哈喇和林”组合起来,意思就是有“黑色石块的地方”。
随着蒙古部落南下进入中原地带,蒙古的第八位继承者忽必烈听取众多汉人谋士的建议,着手开始修建蒙古的第二座都城,这就是上都。
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在正蓝旗上都河镇以东18公里处。公元1260年,忽必烈登基继汗位,定国号为“元”,这里成为临时都城。上都是蒙古族掌握政权以后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帝国都城。1276年,大都基本建成。忽必烈以大都为正都,而把上都作为夏都,实行了“两都”制。
公元1307年,元朝的第十位皇帝元武宗海山即位,下诏在旺兀察都(今张北县城北)另行创建中都。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北县城北部,它南离元大都(北京)265公里,北距元上都195公里。
公元1311年,武宗病卒,仁宗即位,下令停建中都。元中都,从它开始建立到最后被废除,只有不足短短的四年时间,在历史上被称做“短命的元中都”。1358年,朱元璋领导的一支起义军──红巾军一把大火将这座都城变成了废墟。但其遗址却是迄今保存最完好,后期破坏最少的元代都城遗址。
从今天蒙古国境内的哈喇和林,到元上都、元大都,这条轨迹记录了一个王朝向南推进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