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秘史》是蒙文的汉译名称。古代译为《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又称《元朝秘史》,简称《秘史》。
这是一部蒙古族最古老的历中文学典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原书用畏吾体蒙古文即古蒙文写成的,成书地点在蒙古高原的克鲁伦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年代大约是十三世纪,作者佚名。
现今保存下的《蒙古秘史》既不是维吾体蒙文原书,又不是古代文言文写的史书,也不是用现代汉文记载的,现今保存下来的《秘史》是一部奇特的史书,有别于一般的汉籍,后来一些研究人员为了方便研究,就把全书分为12章282节。
当时,蒙古古代史官把记载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历史书一般称为“金册”、“简册”,或称“脱卜赤颜”。《蒙古秘史》即是经过文人史官多次的增加修改而成的一种“脱卜赤颜”,它主要记载了成吉思汗历代祖先的事绩和家谱档册,还有当时的社会状况,军事、经济、文化政治、教育、医疗等内容。
《蒙古秘史》从问世以来,中国学者就把它作为研究的对象,例如:明初对《秘史》的汉字音写就是一种研究;而国外学者从19世纪开始研究《秘史》,1866年,俄国的学者帕拉迪刊布了俄文注本,此后,有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在研究。据日本学者原山煌的《元朝秘史有关文献目录》一书中提到研究《秘史》的相关文献多达361篇。因而形成了一门研究“秘史学”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