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科学技术及文化艺术等成就
元朝的行政管理体制,设置有中书省,此外还有枢密院、御史台、司农司、宣政院、将作院、通政院及五卫亲军等。其中,中书省总领政务及百官,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防务与作战,御史台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检察院,专门监察官吏腐败与渎职事宜。
元朝仿效阿拉伯及罗马帝国的行政体制,首次在中国设立行省,即今天的省级区划制度,计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征东等11个行省(河北与山东西部由中书省直接管辖)。行省制度是自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是中国行政管理制度的一次巨大革命,对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谈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有一个不能回避的篇章,即等级制度,在政治上把国人分为4等,由下至上依次为南人、汉人、色目人(回回)与蒙古人。等级制度在元朝末期激起深重的民族矛盾,成为元朝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元朝在经济上奉行开放的政策,积极鼓励并参与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而陆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无疑是元朝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元朝继承与发扬两宋开放沿海与沿江的政策,并且较之有大幅度的提升,元朝口岸极其繁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专家学者考证,当时的刺桐港(今福建泉州)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的世界两大港口之一。
在元朝开放的经济政策鼓舞之下,阿拉伯、波斯与印度等地的香料、药材等物质大批舶至中国,以至“来华商贾不绝于途”;而中国著名的丝绸、瓷器亦大批漂洋渡海,甚至远赴欧洲。这是中国历史上向世界、向海洋开放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对世界与世界对中国的影响都是空前的。
虽然蒙古统治阶级发源于草原游牧民族,但是元朝入主中国之后,在元世祖时期即开始重视农业,很好地制定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使得农业水平有了提高。王祯编著《农书》一书有三十七卷(现存三十六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伟大著作。元时中国南方棉花种植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并带动了纺织业发展,黄道婆等对改进与发明棉纺织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