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简史

元朝的结束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集团分裂,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后历武宗、红巾军起义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至元顺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见当时元朝内部的斗争之激烈。元朝后期,各皇帝都过起奢华的生活,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税,尤其是汉族人民被压迫尤为严重。另外,连续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崩溃以及等级制度,更成为农民揭竿而起直接原因。于是汉族人民以各种形式起来反抗元朝暴虐的统治,早在泰定二年(1352年)河南赵丑厮、郭菩萨的起义就揭开了元朝灭亡的序幕。而后,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席卷了整个中国,在起义军中,出现了一批优秀将领,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所领导的部队实力最为强大。从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间,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并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部,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他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协助下,于公元1368年攻陷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建立了明王朝。而1351年,刘福通领导农民在颖州暴动,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十几年的反抗斗争中,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派将军徐达率兵向北进取中原,次年攻占元大都,元顺帝妥欢帖木尔逃往蒙古草原。
朱元璋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存在了九十七年,先后历十一帝(自世祖忽必烈始),是我国历史上较强大的王朝之一。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存在的南、北分裂状态,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这是元朝首要的政治成就。元朝还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融合,汉民族外迁、边疆地区各民族内移中原与江南、契丹等融入中华民族。13世纪初叶,成吉思汗西征获胜后,征调和迁徙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其他各族人来中国,以半军事、半屯牧的形式进驻各地,并与当地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通婚,逐渐形成了回族这一新的民族共同体。但由于元朝对汉族人民的歧视,使其过早灭亡,成为后来的清朝统治者的前车之鉴。此外,元朝的统治,为我国划定了以后的大致范围,自元末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的疆土在此基础上一直未发生太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