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都遗址

在河北省张北县北约17公里处,有着与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元大都(今北京)相关联的元朝古都遗址——元中都。
  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正月,元成宗去世。同年五月,拥立当时镇守朔漠的怀宁王海山继承帝位,是为武宗(1307年—1311年在位)。武宗即位后即命“建行宫于旺兀察都,立宫阙为中都”。为建中都从全国各地调卫军征牛马,南方的木材、石料、工匠源源不断到来。从开工到第二年七月,中都宫城基本建成。后又建角楼。元中都遗址
  武宗四年后去世,他弟弟仁宗上台,马上改变武宗的做法,下令停止修建元中都,还中都所占民田。中都城存在了40多年,泰定帝先后两次到此作过佛事。1329年泰定帝去世,武宗的次子邀兄长回大都继承皇位。哥哥非常高兴,弟兄二人会于中都,在酒宴上弟弟设计毒死哥哥。地点就是现在元中都遗址的中央大殿。
  元中都遗址由宫城、皇城、郭城组成,并呈“回”字形相套。宫城垣保存完好,地上残高三到四米。皇城城垣呈土垅状,残高一米。宫城内呈露在地面上的27处原建筑遗址保存完好。经过3年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石、陶、铁、木及玉雕、砖雕和铜、铁、骨器。其中汉白玉角部螭首的雕工极尽绝艺,堪称元代雕刻极品。特别是前殿东步道南侧的砖雕像眼,堪称稀世瑰宝。该遗址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中都遗址目前已发掘中心大殿、西南角楼及南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