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家梁元代遗址

燕家梁遗址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燕家梁村南侧台地上,东西长650、南北宽600米。20世纪70年代,燕家梁遗址曾征集到青花大罐等瓷器多件,80和90年代进行过小面积发掘,出土了一些重要遗迹、遗物。截至2006年,燕家梁遗址揭露面积达12000平方米,共发现房址160座、灰坑400个、灰沟35条、窑址4座、地炉17座、道路6条、乱葬坑3个、窖藏25个、砖砌地下室1处。
  房址多保存较好,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南向略偏西,规模大小不等,多为单间,少数为套间,成组分布于道路两侧。发掘区燕家梁元代遗址发掘出的一座古墓遗址中部一带房址呈多层叠压,目前已清理暴露出第2层下房址。第2层下房址较第1层下房址保存为好,时代均为元代。房屋墙壁主墙多用土夯筑,隔墙为土坯建成,一些房屋墙壁用砖包砌。墙壁外抹草拌泥或白灰。居住面平整、坚硬。房子内一般有火炕、灶台、烟洞。火炕较矮,不超过0.4米,土坯或砖垒砌,位于门的对面或一侧。上面铺盖砖或土坯。火炕一端连接灶台,一端连接烟洞。炕内烟道多为3道,个别为2或4道。灶台呈方形或长方形,拐角弧折,有的尚存灶门,呈弧顶长方形。烟洞设于墙上。
  临街的房屋内多设有地炉或火灶,特别是发掘区中部一南北大道两侧,地炉和火灶分布密集。地炉平面多呈葫芦形,2个圆形灶坑一大一小、一深一浅相连。大灶坑旁还设有加柴或出烟的通道。大灶坑一般深1.5、直径约0.6米。小灶坑一般深0.3、直径0.4米。在一地炉大灶坑旁曾发现一粗瓷缸,并有一大铁锅覆盖其上。地炉的大灶坑内堆积为草木灰。据分析,这类地炉有的可能与造酒有关,炉内燃烧秸秆,炉上放锅蒸酒糟。南北大道东侧还有一处通向大街的成排的南房,房屋大小一致,房内布局相同。这一带应是遗址当年的酒馆旅舍区。
  灰坑有圆形、方形、长方形、不规则形几种,其中窖穴所占比例较大,且多为圆形直壁或圆形袋状,是一圆形直壁坑,坑深1.5、直径1.2米,底部发现了大量粮食,粮食堆积现存厚20厘米,为糜黍一类,外壳保存好,黄色发亮,内核腐烂。
  窑平面呈圆形,一种用于烧造,一种用于烘干或发酵。烧造窑直径1—1.5米,窑壁为土坯垒砌,窑床为砖砌,烧结程度较高,为烧制白灰所制。烘干或发酵窑残存过道、门、主室、烟道、火塘,过道为斜坡式,门为土坯砌筑;土室平面呈圆形,直径2.8米,室壁用土坯砌成;烟道为7条,用砖从中间向四周辐射状砌成,上亦用砖铺盖,烟道中部设通风孔;火塘位于主室内靠近门处,通向烟道。
  道路呈东西向或南北向,路面平整坚硬,有的可看到车辙痕。道路两侧设有排水沟。另外在部分灰坑中发现凌乱的人骨,有的肢体残缺不全,死者年龄大小不一,数量多少不等,最多的一处达26具。
  窖藏有的用瓷瓮或罐装盛,有的直接藏于土穴中,藏品种类丰富,有瓷、铜、铁、陶、骨、玉等不同质地。其中一次出土各类器物达86件,出土铜钱1万余枚。砖砌地下室平面呈长方形,有斜坡通道,顶坍塌,厚墙壁中间砌土坯,室内无出土物,用途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