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西征
向西向南沿丝绸之路。1252年,蒙哥派弟弟旭烈兀西征,怯的不花为先锋率部先行,次年旭烈兀率主力出发,沿当年成吉思汗的进军路线再次侵入中亚和伊朗。蒙古军攻陷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哈里发出城投降,被装入袋中,纵马踏死。历时500余年的阿拔斯王朝的阿拉伯帝国灭亡。
蒙古军队在城中烧杀劫掠7日之久,数十万居民死于非命,许多艺术珍品和建筑遭到毁灭,历史名城巴格达蒙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1259年,旭烈兀攻入叙利亚,次年占大马士革,直抵巴勒斯坦海岸,企图进攻埃及。这时蒙哥汗的死讯传至,旭烈兀留下怯的不花统领5000军队驻守叙利亚,自己率主力东归,驻军于阿塞拜疆。不久,埃及全歼驻守叙利亚的蒙古军队,夺取叙利亚全境,蒙古人西征的势头被阻止了。1264年,忽必烈正是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旭烈兀在其所征服的中亚和伊朗地区建立伊儿汗国。
除三次西征外,13世纪初,蒙古三次打败西夏,掠得大量人畜财物,迫使西夏纳贡求和。1225年,成吉思汗又统率大军进攻西夏,在途中射猎坠马,身负重伤仍坚持进军。次年围攻西夏都城,夏主力竭请降,成吉思汗此时已病危,嘱部下密不发丧,待夏主出降后把他杀死。1227年7月12日,成吉思汗病死,三天后夏主投降被杀,城中百姓也遭屠杀。
1211起,蒙古进行了长期的对金战争,1233年,占领金都城,次年,金哀宗自杀,金亡。1258年蒙古分兵三路攻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大都(今北京),1279年灭南宋。
至此,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蒙古人建立了东起太平洋、西至东欧平原、北达西伯利亚、南抵中国南海,包括中国元朝与四大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伊尔汗国)的蒙古帝国。
强烈的掠夺欲望,是蒙古统治者不断进行对外战争的根本原因。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蒙古统治者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而当时没有一个农耕国家强大到能够阻止它侵略的锋芒,于是在短期内,蒙古的扩张如火如荼,蒙古军队的足迹遍及亚、欧两洲的广大地区,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蒙古帝国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左右时间里,征服了大半个欧亚大陆,按照目前的定义,这个强大的帝国每隔十年就会同时进行并赢得两场大规模的战争,这种军事上面的成功,的确十分显赫,值得钦佩。但它用过于激烈的手段去掠夺其他民族,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克估量的文化上的损失,许多延续千年的文明城市被无情摧毁,丝绸古道因此而中断数百年,直接导致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持续无法交流,中国的元朝结束后,直到明朝,才通过郑和下西洋走海上航线和西方文化进行交流。
东西方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各自发展,惨痛的战争史直到今天还在仇恨中延续,也许也谈不上什么仇恨,仇恨只是一个噱头,生存竞争才是原因,自从人类统治了地球,就没有物种上的敌人了,于是有意无意地,各种人群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各种民族,就这样,人类又有了竞争的对象,民族与民族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