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笃哇等的败降。忽必烈晚年,海都仍不断犯边。忽必烈命驻守畏兀儿地的诸王出伯征讨。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海都军进逼和林,围攻皇孙铁穆耳,和林宣慰使怯伯等响应海都。忽必烈率军亲征,海都军西遁,收复和林,命伯颜镇守成宗即位,以宁远王阔阔出(忽必烈子)、驸马阔里吉思(汪古部长阿剌兀思曾孙)等驻防西北。1296年(元贞二年),海都、笃哇军内分裂。宗王药木忽儿(阿里不哥子)、兀鲁思不花(蒙哥孙)等率领所部军一万二千人投归元朝。1298年(大德二年),笃哇等袭击元军,元守将阔阔出、床兀儿疏于防御,驸马阔里吉思战败被擒。成宗命药木忽儿领兵反击笃哇,大败笃哇军。1299年,成宗派皇侄海山(答剌麻八剌子)代阔阔出镇守北边,总领漠北诸军,床兀儿及老臣月赤察儿等为辅。1301年(大德五年),海都军东犯,海山等率元军与海都军大战于和林之北,海都军溃,海都在归途中病死。其子察八儿继立。1303年(大德七年),笃哇、察八儿遣使"请命罢兵,通一家之好",成宗许和。1306年(大德十年),海山军越阿尔泰山,大败察八儿,察八儿降附笃哇。同年,笃哇死,成宗命其子宽彻继承察合台汗位。
元灭南宋
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建议,集中力量攻取南宋汉水中游南北岸两大军事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市区)、樊城(襄樊市汉水北市区)。从1268年(至元五年)起,经过六年的围攻,终于在1273年正月破樊城,二月襄阳守帅吕文焕出降,撤除了南宋长江中游的屏障。1274年六月,忽必烈命伯颜为统帅,分两路大军南进。左军由合答统率,以刘整为前锋,由淮西出师。右军由伯颜和阿术统领,九月,自襄阳出发,沿汉水入长江。同时,命董文炳自淮西正阳南逼安庆,以为呼应。十二月,元水师入长江,克宋江防要塞阳罗堡。宋汉鄂舟师统帅夏贵逃走,汉阳、鄂州宋军降。伯颜留阿里海牙经略荆湖,自领水陆大军顺流而东,以吕文焕为前锋。宋沿江诸帅多为吕氏旧部,皆不战而降。1275年二月,贾似道被迫督诸路精兵,抵拒元军。这时,他仍企图奉币称臣议和,被伯颜拒绝,只好在池州下游丁家洲勉强与元军会战。宋军因内部不和,一触即溃。同年秋,伯颜从建康(今江苏南京)分兵三道趋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伯颜和阿塔海由中道节制诸军,水陆并进。1276年(至元十三年)正月,元军会集临安城北,二月,宋幼帝赵昆上表降元, 宋亡。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批南宋官员仍然坚持抗元斗争。直到1279年,元军才全部占领四川,又迫灭南宋卫王于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南海岛),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国内南北对峙的分裂和战乱局面,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