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汗国建立

察合台汗国
  元朝西北宗藩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卜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西征后,成吉思汗分授诸子封地,察合台得到了从畏兀儿境一直延伸至河中草原的广大地区。察合台的大帐设在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河中城郭地区由大汗直接派官管辖。察合台曾企图排挤窝阔台汗在河中城郭地区的势力,遭到窝阔台汗的制止。1241年,察合台卒,次子抹土干之子合剌旭烈继位。后贵由废合剌旭烈,改立也速蒙哥为察合台汗国之汗。蒙哥时期,合剌旭烈妻杀也速蒙哥,自摄国政。忽必烈即位后,遣抹土千之孙八剌持诏回国继承汗位。1269年,八剌与海都在答剌速河畔举行大聚会,划分了各自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八剌之子笃哇在海都支持下即位,从此察合台汗国被海都所控制。笃哇、海都经常侵扰元朝边境,攻掠畏兀儿地区。1298年,笃哇又袭击驻守于金山一线的元朝军队,俘杀守将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1301年,笃哇、海都率军与元朝军队大战于帖坚古山(阿尔泰山与札卜哈河之间),笃哇中箭受伤,海都亦受伤致死。笃哇与海都之子察八儿被迫向元成宗请和,重新承认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不久,笃哇与元朝联兵击败察八儿,吞并了大部分窝阔台汗国领地。
  1306年,宽彻继立为汗,继续实行与元朝友好的政策。也先不花统治汗国时期,为扩大牧场,率军入侵元朝,被元军击败。为了弥补损失,他又入侵伊利汗国,元军乘机再度深入中亚草原,他才被迫撤兵。怯别统治时期,与元朝恢复友好关系,双方经常遣使往来。汗国统治中心逐渐西移。1330年,怯别弟笃来帖木儿继承汗位。同年,元政府颁布《经世大典》,其中附图称察合台汗国为笃来帖木儿位下,与钦察汗国、伊利汗国相并列。敞失汗统治时期,阿力麻里是汗国东部最重要的城市,罗马教廷派出许多传教士到此传教。不久,敞失被谋杀,其弟也孙帖木儿继立。从也先不花到也孙帖木儿,察合台汗国东西部一直维持着统一。合赞汗死后,察合台汗国陷于分裂,各部诸侯自立为可汗。    
  顺帝至正六年(1346),朵忽剌氏贵族拥立秃忽鲁帖木儿为汗,统一汗国。二十二年(1362),秃忽鲁帖木儿死,河中地区帖木儿势力迅速发展,东部仍在秃忽鲁帖木儿后裔统治之下。
  窝阔台汗国
  由窝阔台后王海都所建的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分封诸子,第三子窝阔台得到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附近)与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区。窝阔台在位时,叶密立地区为长子贵由的封地,次子阔端则封于河西一带。贵由死;蒙哥即位,大汗位便由窝阔台系转入拖雷系后王手中。窝阔台系后王中,除阔端与蒙哥友好,仍以河西之地为其封地外,其他宗王多被迁谪,窝阔台的封国被分划成几处小的封地。蒙哥死后,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大汗位,海都依附于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为敌。阿里不哥失败后.海都拒绝归附忽必烈。至元五年(1268),海都开始举兵东犯元境。他与察合台汗国的八剌相结纳,取得伊犁河谷与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地区,并纠集窝阔台、察合台、术赤三系诸王,1269年在答剌速河(今塔拉斯河)畔召开忽里台。八剌死后,察合台汗国实际上成为海都所操持的附庸,它的统治者笃哇追随海都,多次进扰元朝的西北边境。海都统治下的窝阔台汗国所控制的地域,西至可失哈耳与答剌速河谷,南及天山南坡诸城,东抵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鲁番),北有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之地,成为中亚的一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