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世纪的晚期,在中国内陆正在进行剧烈的王朝更迭战争之际,中国西藏佛教各教派之间,也在为权力进行着激烈的战争。著名的宗教改革家、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正是在这种动荡的形势下应运而生,挑起了藏传佛教宗教改革的重担,终于创立了对我国藏传佛教影响深远的格鲁派,成为一代佛学宗师。
宗喀巴,法名罗桑札巴,意为“善慧”,1357年藏历第六绕迥火鸡年诞生。因为他诞生在“宗喀”的地方,所以被人们称呼为宗喀巴。在传说中,宗喀巴是文殊菩萨转世,在他出生的地方,曾经长出了一棵一人多高的菩提树,树上有十万片叶子,而每片树叶上都显出了狮子吼佛的形象,树身上也出现过天然佛像和字迹。公元1379年的时候,宗喀巴的母亲,在这棵菩提树的周围,用石头砌成了一座莲聚宝塔,以纪念宗喀巴的诞生。后来的信徒,将石塔扩建为一座高11米的宝塔,并建造了寺院,成为了今天青海境内著名的塔尔寺。
据说,宗喀巴天性聪颖,对佛教的重要理论和各派教法,一学即会。 在他年仅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带他朝见了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若白多杰,若白多杰给他授了近事戒。7岁时,家人将他送到了夏琼寺,经过灌顶仪式,并取密宗名为端月多杰,不久又受沙弥戒,取法名为罗桑札巴。在夏琼寺的9年时间里,宗喀巴向端智仁钦学习佛法,在佛学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深造,在16岁的时候,宗喀巴来到了卫藏,继续学习佛法。他先后跟从采巴•贡塘学习医方明,从仁钦南加译师和萨桑玛德班钦学习声明学,从南喀桑布译师学习诗词学等,不久又来到了后藏的萨迦寺,跟从著名学者仁达哇•循努洛哲学习佛教经典。
在宗喀巴生活的时代,萨迦教派政权已经开始崩溃,由于戒律日渐废弛,一些教派的上层人物不仅享有特权,而且聚集了大量财富,开始变得穷奢极欲,生活放纵,与佛教教义完全背道而驰,而其他各教派也因热衷政治争斗,呈现出了颓败的趋势。为了重新振作藏传佛教,宗喀巴决心进行宗教实行改革,他在公元1388年前后,开始正式改戴黄色桃形僧帽,表示自己将继承印度佛学大师喀且班钦•释迦室利,严格遵行佛教戒律,以此作为振兴藏传佛教的前提。此后,他相继完成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重要佛教著作,完整地体现宗喀巴的思想体系,基本奠定了他后来创立格鲁教派的理论基础。
公元1409年,宗喀巴在拉萨创建了甘丹寺,担任首位法台。在帕竹地方政权的支持下,他在拉萨召开了近万名僧人参加的祈愿大法会,正式创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因为弟子都戴黄色帽子,因此也被人们称为“黄教”。宗喀巴自己身体力行,严格遵行教律,并教导弟子遵从,注重修行次第,先显宗后密宗,显密并重,格鲁教派僧人要敬重戒律,提倡苦行,断绝与世俗的联系和结合,不娶妻,禁饮酒,严禁戒杀生等。后来,宗喀巴的弟子在拉萨以西兴建了哲蚌寺,在拉萨北郊山脚修建了色拉寺,从此甘丹、哲蚌、色拉三寺合称为拉萨三大寺,成为后来格鲁派六大丛林的中心寺院。三大寺的建成,使格鲁派在拉萨地区扎下了牢固的根基,格鲁派控制的西藏地方政权建立后,拉萨三大寺对藏族地区的政治和宗教都有重大的影响。
在宗喀巴和他的弟子的努力下,格鲁派发展迅速,其影响迅速遍及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蒙古族地区。明王朝建立以后,曾经两次派遣使者携带诏书和礼品,迎请宗喀巴进京。但宗喀巴因身体欠佳,加上忙于宗教事务,只好派遣大弟子释迦益西作为自己的私人代表进京。明成祖封释迦益西为“西天佛子大国师”,后又加封为“大慈法王”。从此,格鲁派与明王朝朝廷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公元1419年,在藏历是第七绕迥之土猪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甘丹寺圆寂,时年63岁。一代佛学大师圆寂后,经过数代弟子的努力,他所创立格鲁派影响遍及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及云南,蒙古地区,成为了我国蒙藏地区藏传佛教的第一大教派。而佛学大师宗喀巴本人,也因继承和发展藏传佛教的卓越贡献,被藏传佛教界称誉为了“世界第二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