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

在十七世纪初期,已经逐渐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的欧洲,诞生了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而此时的中国也诞生了像汤显祖这样的戏剧大师和伟大小说家吴承恩, 他们的作品,闪烁着人类的智慧之光。和塞万提斯一样,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不仅是继《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部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杰作。
吴承恩.jpg   在如今能找到的资料中,我们对这位著名文学大师了解不多,仅仅知道这位伟大的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一说其祖上本来是山东涟水人,后来才迁到了江苏淮安山阳,并一直在那里定居了下来。他的祖父曾担任过朝廷的官职,但官职并不高,到了吴承恩父亲这一代的时候,家里经济景况只能勉强维持,但家人仍尽力满足他求学的愿望。吴承恩从小聪慧好学,少年时就有文名,后来更是博览群书,才思敏捷。他也想过走科举仕途的道路,但却命运不济,曾经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一直到了中年的时候,才勉强考中了贡生,60多岁时,才得以成为一个下级官吏,出任浙江长兴县的县丞。
  仕途失意,世态炎凉,让中年以后的吴承恩逐渐对仕途失去了兴趣。失望之余,他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搜集神怪传说上,并开始专心创作他的神怪小说《西游记》。从童年时代开始,吴承恩就十分喜欢中国古代的神奇传说。书市里买到的一些野史、神怪小说,在他面前打开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神奇世界,再加上现实世界中的挫折,他对这方面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他断断续续写了多年,终于在晚年完成了这部中国古代杰出的神话小说。
  长篇白话神怪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中国唐朝时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法的故事。根据史料的记载,在唐太宗统治时期,著名的僧人玄奘只身西行,前后整整17年,历经艰辛,终于从天竺取回了佛经,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在玄奘西行的时代,唐朝和天竺之间交通不便,一路山川阻塞,旅途的艰辛可想而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玄奘竟能实现这一惊人的壮举,这件事情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传奇色彩。因此,在玄奘西行之后,中国民间就产生了众多关于他的神奇传说,到明王朝初年,已经出现了不少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话本和杂剧。就在民间传说和前人作品的基础上,吴承恩大胆想象,进行了自己的再创作,终于写出了《西游记》这部文学巨著。
  在《西游记》这部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杰作中,吴承恩用他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猴王形象。在这部共有100回的神怪小说中,他一开始就浓墨重彩地叙述了猴王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龙宫、地府等情节,使孙悟空这个叛逆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此后的故事中,他通过叙述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经过,描写了孙悟空一路上降妖伏怪的经历,充分表现了一个叛逆英雄不畏强暴、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这部以神怪为主题的文学名著中,吴承恩倾注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他在书中所描写的天宫地府,取经途中遇到的妖魔鬼怪,无一不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在他对这些神仙道侣、妖魔鬼怪进行辛辣讽刺和谴责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他对当时现实的强烈不满。大闹天宫的情节,更是曲折的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强烈反抗精神。
  作为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杰作,《西游记》不仅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而且语言生动幽默,明畅自然,善于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幻想境界中的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吴承恩的《西游记》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当之无愧的优秀之作。
  大约在公元1582年,一生穷困潦倒的吴承恩,在倾尽全力完成了闻名世界的文学巨著《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黯然离开了人世。一生怀才不遇的文学大师,终身也未能实现自己科举的梦想,但他和他的《西游记》,却在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流传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