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是中国传统历法上的甲申年,中国最后一个汉族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在北京景山上吊自杀。逼死他的是一个号称“闯王”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也许仅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改朝换代。谁知这位李闯王仅仅在北京城风光了四十二天,便被趁虚而入的清军八旗铁骑击败,从此一蹶不振。这位李自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呢?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家境穷困的他,年轻时曾经是驿站里的一名马夫,因为人豪爽,深得驿卒们的爱戴。后来,年轻的李自成因无力交纳租税,不得不背井离乡,只身逃亡到了甘肃,成为了一名下级士兵。
17世纪的初叶,对于亚洲东部的中国明王朝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即位的第二年,一场罕见的旱灾席卷了整个黄河流域。在饥荒严重的陕西,贫苦的百姓不得不以草根、树皮为食物。挣扎在生死边缘的贫民,甚至挖出了山上的泥土来充饥。日渐腐败明王朝,在严重的天灾面前束手无策,地方官吏却依旧催租逼税,社会矛盾激化,曾经辉煌一时的明王朝,已经处在了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
就在这年的冬天,朝廷从甘肃抽调了一支军队前往北京。在到达今天陕西榆林地区时,长期缺饷的士兵,在金县附近集体哗变。在这次兵变中,一个年轻士兵脱颖而出,率领哗变的士兵击杀了弹压兵变的朝廷将领,成为了哗变士兵的首领。这个年轻的士兵,就是李自成。
在这次兵变之后,李自成率领几十名哗变的兵士,投奔了当时由王左挂领导的农民军,当上了一名小头领。不久,王左挂投降了朝廷,李自成转而投到了高迎祥领导的起义队伍,因为作战勇敢,他迅速长为义军中一名出色的将领。在高迎祥死后,深得义军士兵拥戴的李自成,成为了义军新的领导人,他继承了高迎祥“闯王”的称号,声势日渐浩大。在他领导下,起义军多次击溃了朝廷派来征剿的部队,沉重地打击了腐朽明王朝的统治。
当然,李自成的部队与明军作战过程中也曾遭遇过重大挫折。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的时候,他在潼关遭到明军伏击,全军覆没,只带了十七个人突出重围。此后又曾经遭到当时另一位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的暗算,并且在官兵的围攻下几次差点自杀,甚至有传闻说他死了,但是李自成不久又卷土重来。
虽然,在封建王朝编撰的正史中,对李自成多有轻视、诋毁之词,但是在字里行间,我们依旧可以看出,这位农民出身的义军领袖,既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过人军事才能的战略家。李自成的为人,在本质上和张献忠不大相同,就连官书的《明史》都称赞他“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他礼贤下士、敢作敢为的一贯作风,和刘邦、朱元璋辈起于草泽的英雄们比较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