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

公元17世纪初,明王朝政治腐败之际,陕北地区干旱肆虐,贫苦无依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 战争如火如荼之际,一位贫民出身的义军将领脱颖而出,他身手矫捷,作战勇敢,率领义军屡破强敌,被敬佩他的将士亲切地称为“黄虎”。他,就是明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
张献忠塑像.jpg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公元1606年出生于陕西延安的一个贫苦家庭。在农民起义纷起之际,张献忠率领米脂18寨的贫民,树起反明大旗,并自号为“八大王”。在农民军领袖高迎祥牺牲后,张献忠按照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四出”方针,率领部分义军主力转战于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后因遭遇明王朝重兵围剿,损失惨重,不得不一度假意投降,以求保存实力。
  公元1639年,张献忠再次起义,一举击溃前来围剿的10余万明军。他重树义旗的消息传到北京,明王朝朝野上下极为震动,朝廷急忙命令内阁大学士杨嗣昌,统帅湖广、四川、陕西等地军队前往围剿。面对敌众我寡的战场形势,张献忠采取了“以走致胜”的方针,率领义军一路西进,避开明军主力,寻机作战。他率军忽东忽西,转战数千里,先后攻占了四川剑州、巴西等军事要地。最后,义军在四川开县与明军主力遭遇,展开决战。张献忠集中义军主力与明军对峙,同时派遣精锐部队绕至明军背后,居高临下发动攻击,一举歼灭明军精锐3万余人,迫使明军统帅杨嗣昌服毒自杀。
  开县大捷,彻底扭转了湖广地区的战场局势。此后,张献忠率军昼夜前进,直奔明军防守空虚的湖北,一路上义军严密封锁消息,在明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一举攻占了军事重镇襄阳,紧接着攻占武昌。在进入武昌时,张献忠当众宣布:“所属州县士民,照常乐业,银粮三年不征”,并打开银粮仓库,救济贫苦百姓,附近州县望风而降。不久,张献忠亲率大西军20万起义军将士,水陆并进,沿途连克咸宁、蒲圻、临湘、洪湖、岳州等地,并一举攻克长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大西军就控制了湖南全境。
  公元1644年,明末农民战争到了最后关键阶段。这一年年初,李自成率领北方义军主力,一路势如破竹,前锋直指明王朝首都北京。转战于湘、鄂一带的张献忠,接受谋士的建议,决定率军开辟四川,然后兴师平定天下。他率领数十万人马,沿江而上,一路攻克夔门、万县等地,直抵重庆城下。在进军途中,传来李自成攻占北京的消息,深受鼓舞的大西军将士,一鼓作气攻占了城防坚固的重庆,然后奇袭成都,俘获了明王朝瑞王朱常浩。
  当年十一月,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为“大西”,改成都为西京,并设置了相当完备的内阁和六部官制,开始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任用知府、知州、知县等地方官员。同时,大西军统一了军制,扩编为120营,分级设置总兵等军官。前后大约3年时间,大西政权忠实执行了“钱粮三年不征”的政策,深得当地民众的拥护,但是不可讳言的是,在打击明王朝残余势力的过程中,杀戮过多,野蛮残忍,也给四川民众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公元1646年,清军大举入川,开始对大西军农民政权进行野蛮镇压。清军大军压境之际,曾多次企图招降张献忠,都被他严辞拒绝。八月,在叛徒的带领下,清兵偷偷越过剑门关天险,进入了阆中,率军迎击的张献忠,在西充的凤凰山上,被猝然而来的清兵伏击,中箭身亡,死时刚好40岁。在张献忠死后,大西军的余部由孙可望、李定国等人率领,一直坚持战斗了十几年,多次沉重打击清军,直到公元1662年,才被清王朝完全镇压。
  张献忠死后,清王朝伪造了不少屠杀的“证据”,将这位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形容为一个毫无人性的屠夫。但是,今天的史学家检阅那些错漏百出的清代官方宣传资料,发现其中大多不过是侮蔑之辞,根本难以让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