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

据说,在明王朝倒数第二个皇帝熹宗在位时,首都北京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民谣,叫做:“委鬼当朝立,茄花遍地红。”民谣中的“茄花”,指的当时熹宗皇帝奶母客氏,而“委鬼”,指的就是当时权倾朝野,死后臭名昭著的秉笔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色无赖,他目不识丁,却能够窃据大权长达数十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闻。据史书记载,魏忠贤本来是河北人,因为有次在赌博中输得精光,遭到了其他无赖的羞辱,一气之下就自宫来到北京,后来他被选入宫中,魏忠贤.jpg成为了一名负责管理仓库的小太监。通过行贿当时的权监魏朝,魏忠贤在宫中逐渐走红,不久又得到了熹宗皇帝生母的赏识,升为东宫典膳局官,在熹宗奶母客氏的帮助下,魏忠贤成为了秉笔太监。当时,太监魏朝是熹宗皇帝信任的红人,魏忠贤为拉拢魏朝,和他结拜成为了兄弟,因此宫中有“大魏、二魏”之称。
  最高统治者的荒淫与昏庸,给了魏忠贤窃取权力的机会。继熹宗皇帝之后即位的天启皇帝,自幼就不喜读书,终日“倡优声伎,狗马射猎”,并且不务正业,喜欢“自操斧锯凿削”,终日沉迷做制造木工器械。性格狡猾的魏忠贤,趁天启皇帝做木工活的时候,请示批复奏章,总能得到皇帝的同意。就这样,魏忠贤任意裁决朝政大事、任免高级官员,成为权倾朝野的权监。
  魏忠贤的权力,已经凌驾于朝廷内阁之上,他肆意打击异己,培植私人党羽。内阁大臣叶向高与他意见不合,他便派人捣毁了叶府,随意搜掠,甚至“辱及妇女”;翰林院的检讨丁乾学,因为不小心触犯了他,立即被人“突入其家,称奉驾帖拿人”,“棍石乱击”,忧愤而死;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吏科都给事魏大中等正直大臣,因参劾魏忠贤,竟被罗织各种罪名,逮捕入狱,遭受酷刑,杨涟最后竟然被“铁钉贯耳”,活活折磨而死。在魏忠贤专权期间,“毙诏狱者十余人,下狱谪戍者数十人,削夺者三百余人,其他革职贬黜者不可胜计”,正直的朝臣,不是被降职、调任,就是告病回乡。
  在宫廷里,魏忠贤除了倚靠客氏外,还搜罗党羽,培植心腹;在朝廷里,内阁、六部以至地方的总督、巡抚,都有不少是他的义子,成为他的党羽,号称为“五彪”、“十狗”、“十孩儿”之类。在权力的诱惑下,许多丧失骨气的官吏,为了依附魏忠贤,多拜他为义父,以成为“阉党”为荣。后来成为内阁首辅的顾秉谦,想效仿他人,拜魏忠贤为父,但是年纪太大,便让自己的儿子认魏忠贤为祖爷爷。
  朝廷官吏逢迎魏忠贤,渐渐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每到魏忠贤生日,时间未到,“送寿礼者、做法事祝延签字者,每早乾清宫两丹墀几满”,到了庆祝的时候,更是“绶带挤击,挨摩之声铿然,闻有挤伤衣带腿足者”,当时魏忠贤被人称呼为“九千岁”,更有甚者,公然高呼为“九千九百岁爷爷。”浙江巡抚潘汝祯,率先请给魏忠贤立生祠,昏庸的皇帝竟然批准,并亲自赐名为“普德”。此后,全国各地官员争先恐后地建立生祠,“几遍天下”。光北京地区,就数十里间祠宇相望,十分壮观,每个生祠少的花费数万,多的更达数十万,砍伐的树木、占用的田地更是无法计算。
  然而,事极必反,魏忠贤专权误国多年,最后还是没有逃脱身败名裂的命运。公元1627年,年轻的崇祯皇帝即位,立即清算“阉党”,权倾朝野七年之久的魏忠贤,在接到逮捕令后,当夜自缢身亡,死后被“诏磔其尸,悬首河间”,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