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02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强大的贴木尔人击溃了奥斯曼帝国的坚固防线,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军事帝国。而远在亚洲东部的中国,随着“靖难之役”的结束,燕王朱棣在南京正式即位,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三任统治者,在他的统治下,强大的明王朝正在迈向极盛的巅峰。
从出生那天起,明成祖朱棣的一生就注定将会充满神秘的传奇色彩。据野史记载,朱棣出生时,明太祖朱元璋刚好在前线督战,忙的无法分身,而他自己又妻儿众多,以至于朱棣的生母是谁他都不太清楚,为历史留下了一件疑案。虽然,朱棣后来一直宣称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但仍有不少人怀疑他的亲生母亲不过是一个地位不高的贵妃。
明成祖朱棣在宫廷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直到17岁那年,已经被封为燕王的朱棣离开了都城南京,率领大队亲信护卫就藩北平。当时的北平是明王朝的北方军事重镇,为了防备蒙古残余势力的侵扰,这里集结了明王朝的精锐之师。朱棣就藩北平后,多次亲率大军出击塞外,屡退强敌,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统帅。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年轻的建文帝继位后,采纳大臣的建议,进行大规模的“削藩”,逐步削夺他的叔叔们的兵权。。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面对诸兄弟爵位被夺和自己朝不保夕的危急局面,迅速集结军队,以“清君侧”的名义,亲率大军杀向南京。内战持续了整整4年,朱棣的“靖难军”与忠于建文帝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死伤十分惨重。直到公元1402年,朱棣在取得了战场上绝对的优势后,在都城内应的协助下,一举攻克了南京。城破之时,建文帝失踪,一说为死在了宫中的大火中。取得了胜利的朱棣,很快就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
通过军事政变即位的明成祖朱棣,有着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又具有军人独有的果敢品质,与柔弱的建文帝相比,他更懂得军事上的成功对于明王朝重大的意义。在明王朝建国之初,蒙古人虽然已经退回了大漠以北,但仍有着相当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了新建政权的巨大威胁。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了北京,一改先前消极防御的方针,派遣大军主动出击,先后五次率军远征大漠。在明成祖朱棣的强大军事压力下,曾长期威胁明王朝北部边疆的蒙古残余势力,不得不一再向北退缩,困扰了明王朝几十年的北方边患,终于得到了缓解。
永乐皇帝朱棣,一生南征北战,即位后继续为明朝开疆拓土。他五次远征漠北、四次远征安南,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在西北地区设立哈密卫。他甚至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广阔无垠的海洋,从公元1405年开始,富有开拓精神的明成祖朱棣,先后六次派遣宦官郑和率领一支规模空前的航海舰队跨海远航,最远的一次,已经到达了今天的非洲东海岸。尽管今天的历史学家对于明王朝的航海事业评价各异,但都没有否认,明成祖朱棣主导的郑和下西洋,实现了一次中华文明与异域文化的大交流,,在人类航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朱棣不断开拓,大明王朝迅速达到了兴盛的巅峰,而此时,昔日世界上的强大帝国早已相形见绌:在亚洲大陆,蒙古人建立的庞大帝国早已四分五裂;古老的印度王朝也已衰落;在西方,曾经强盛一时的东罗马帝国在奥斯曼人的打击下摇摇欲坠,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欧洲大陆上,宗教纷争不断,英法百年战争战事正酣。此时的大明王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实力强大,在宏伟的新都北京城,全国著名的学者正济济一堂,编辑着文化巨著《永乐大典》。
公元1424年,一代英主明成祖朱棣,在率军亲征北元的路上不幸染病逝世,享年64岁。这位通过军事政变取得皇位的永乐大帝,虽然遭受不少非议,但他一生中先后五次亲率大军远征大漠,迁都北京,派遣郑和远涉重洋,修撰《永乐大典》,显然比他的父亲朱元璋更富有开拓精神,也更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与恢弘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