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唐天宝初,于崇玄署(管理释道宗教的官署)置大学士一人,由宰相兼领。至德宗时,于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 贞元时并罢。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北宋时设置渐广,多系优礼大臣的荣誉官衔。明太祖废丞相,以大学士充顾问。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虽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位望益尊,乃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清代虽提高大学士的级品,不过职任反不重要。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此后大学士的职权为军机大臣所代替,仅作为一种荣衔,授予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之资望特重者,为正一品。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设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员。清乾隆十年(1745年)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汉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
从品级上讲,清代的大学士均为正一品,实际地位会有些许差别。在裁撤中和殿大学士之后,诸殿阁大学士中,以保和殿为最尊贵,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后,得到保和殿大学士的有傅恒,自乾隆三十五年傅恒死后至清亡,就再没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学士。
清代的殿阁大学士刚开始还有中和殿大学士,其地位还在保和殿大学士之上。有清一代授予中和殿大学士的也只有觉罗巴哈纳、金之俊、图海、巴泰四人。自康熙二十年图海死后,至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未有人增补为中和殿大学士。撤中和殿后,增加体仁阁大学士,形成三殿三阁对称的局面。
在六个名号的大学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后来变成: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当然并不一定要从体仁阁开始作为起步。
大学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个全授满,而且从实际情况上看,四个大学士的情况是最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