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

徽商故居.jpg徽州,即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商,俗称“徽帮”,是旧徽州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徽商产生于东晋,在唐宋时期有所发展,到明清达到了鼎盛,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古时候,徽州地区山高林密,地形多变,所以开发较晚。唐宋时期,在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的过程中,徽州接收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由于山多地少,而人口又急剧的增多,所以,为了维持生计,越来越多的徽州人选择外出经商。而徽州丰富的资源也促进了商业发展。徽州多山,而且树木林立,人们很早就将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等。此外,还在山上种茶树,贩卖茶叶。将这些商品销售到全国后,他们便在外地经营粮食、棉布等贸易。经过不断的发展和积累,徽商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元末明初,徽商的实力大为加强。这一时期,他们成功介入盐业领域。在进入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之后,徽商便以经营盐业为中心,展开了在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展开了扩张。从明朝中期至清朝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这期间,徽商的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贸易规模,在全国各商人集团中都位居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首选,在极盛时期,成人男子中,经商者约占70%左右。徽商的活动范围更是遍及城乡,甚至远达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典当等行业。
  除四处经商之外,徽商还很爱读书,他们立会、筑书院、培养子孙。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品位,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商业道德。徽商在具体的经商活动中讲道义、重诚信,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信誉,人们称赞他们亦商亦儒。
  但是,到了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没落,各种苛捐杂税有所增加。1831年,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又改革了盐业经营政策。徽商的处境越来越困难。此后,茶叶、木材的贸易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尤其是随着帝国主义入侵,外国资本的侵入以及国外商品的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抢占。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和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了其优势地位,走向了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