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

倭寇.jpg 倭寇指的是14至16世纪侵扰劫掠我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在16世纪丰臣秀吉对朝鲜半岛出兵、以及中国的抗倭战争里,两国的人民都称呼日本军为“倭寇”。关于倭寇的记载有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亦使浙直诸军士因之习于海战,倭寇之来,可以截流而御之。”《明史•外国传三•日本》:“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等。
  倭寇有前期、后期之分。前期倭寇以日本人为主体,故被称为“真倭”(以平户藩松浦家为核心)。 主要攻击范围为当时臣服于元朝的高丽。由于先前臣服于元军的高丽军,在元世祖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的军事行动中,对日本的对马、壹岐、松浦、五岛列岛等地的居民进行屠杀,因此前期倭寇以这些地区的残存者为主要构成,对于朝鲜沿海进行含有报复式的海盗行为。目的一方面在于夺回被俘的岛民,一方面则在掠夺粮食以弥补因遭虐杀而下降的农业生产力。朝鲜史取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三地之名,称其为“三岛倭寇”。清朝的徐继畲 所著的《瀛环志略》,以及朝鲜的安鼎福所著《东史纲目》,均指出倭寇的起因在于朝鲜人(高丽人)配合蒙古侵日行为所引发的报复。
  后来日本进入南北朝的动乱状态,倭寇的活动也由于政府管制力的减弱而加剧。由于前期倭寇对于日本与明朝、高丽贸易造成破坏,初成立的明朝政府对日本南朝发出讨伐倭寇的要求,随后敕封讨寇有功的南朝将军“日本国王”的称号。之后北朝室町幕府在南北朝合一后,由室町幕府的将军足利义满再度进行讨伐,随后受封为新的“日本国王”。李氏朝鲜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因为讨伐倭寇有功得到很大的声望和势力,后来进行政变取代高丽王朝建立朝鲜王朝。之后随著明朝与日本间勘合贸易的盛行,以及对马岛与朝鲜之间的贸易开放,前期倭寇也逐渐式微。
  明成祖晚年,由于陆上北方威胁未除,南方郑和下西洋以后,激增的海陆来往也带来了渐盛的倭寇侵扰,遂实行海禁政策,只开放勘合贸易(官方贸易),但后来到了嘉靖二年(1523年)爆发了宁波之乱,加上稍早时,葡萄牙人入侵发生了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此后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机,明朝遂宣布中断一切贸易,期望以围堵的政策来减轻倭寇的威胁,但也断绝许多自唐朝以来整个贸易产业链相关从业人员(渔业、手工业、造船业、贸易)的生计,致使贸易地下化,商业纠纷无从解决,遂转成武力报复,倭寇之乱不减反增,造成了嘉靖倭乱。这些所谓的“倭寇”,由于主要成员是盘踞在中国沿海的中国海盗和流民,因此又被称为“假倭”。
  在明朝中后期以来的倭患肆虐过程中,明人王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王直曾上书朝廷请求开海禁,被拒绝后,把基地设在日本的平户藩,以反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南方中国人为基础,与日本人、西班牙人合伙进行走私,在后期倭寇中,很为知名。戚继光等曾参与讨伐倭寇的军事行动,并立下盖世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