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鲁班

蒯鲁班墓.jpg 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蒯祥是苏州吴县香山人。自其之后,江南名工巧匠多出香山,可见他的影响之大。北京过去有一条蒯侍郎胡同,据说就是蒯祥当年住过的地方。
  他的父亲是当时的著名工匠,曾作为“木工首”主持过南京宫殿的木工制作。蒯祥自小对木工活就有浓厚的兴趣,少年时随父亲至南京参加了明首城的营建,蒯祥承袭父业,精通木工与计算,他善于绘画,特别是能够左右两手同时握笔,画出两条龙,而且几乎完全一样。其父告老还乡时,蒯祥已是一流的木工高手。
  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征召全国各地十万工匠营建京师。蒯祥参加了皇宫的设计和组织施工,被任命为“营缮所丞”(相当于现在的总设计师兼总工程师),经他设计和组织施工,雄伟的承天门(清顺治8年即1651年改为天安门)迅速建成,显示了他的才华,他被尊称为“蒯鲁班”。明英宗正统年间、他奉诏负责修造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营建乾清、坤宁二宫。传说有一次上梁,榫卯对不准,工匠们皆发急,蒯祥却不慌不忙腰插斧头,身系绳索,利索地爬上柱梁,用斧头一敲,顿时横梁落样上准。他还创造了“金刚腿”,即活络门槛,门槛可装可拆,马车、轿子可以直接进入宫殿大门,既新颖别致,又装璜得美观华丽。
  蒯祥在北京居住了四十多年,先后营造的工程,除三大殿外,还有两宫、五个王府、六个部以及明十三陵中的裕陵等。“每宫中有所修缮,……祥略用榫度,若不经意,既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蒯祥因工艺高超成绩斐然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封为工部左侍郎(相当今天的建筑工程部部长),授正二品衔,享受一品官的俸禄。在八十多岁高龄时,仍然负责壁画和北京城里各项重要工程,乃“执技供奉”,凡经他核实的建筑设计,均符合标准和要求,因此他受到京都工匠和官吏的尊敬和称赞,叹为“鬼斧神工”,“违其教者,辄不称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鲁班呼之”。
  蒯祥晚年,还经手建造十三陵中的裕陵。到宪宗成化年间,他已80多岁,仍执技供奉,保持着“蒯鲁班”的称号。他是一个时代建筑工艺水平的代表,堪称香山帮建筑工匠中的泰斗。
  香山帮建筑工匠群体,不但工种齐全,而且分工细密,能适应高难度建筑工艺的需求。例如木匠分为“大木”和“小木”。大木从事房屋梁架建造,上梁、架檩、铺椽、做斗栱、飞檐、翘角等。小木进行门板、挂落、窗格、地罩、栏杆、隔扇等建筑装修。小木中有专门从事雕花工艺(清以后木工中产生了专门的雕花匠)。木雕的工艺流程有:整体规划、设计放样、打轮廓线、分层打坯、细部雕刻、修光打磨、揩油上漆。除了分工细密外,香山帮工具也是很先进的。例如木匠用的凿子分手凿、圆凿、翘头凿、蝴蝶凿、三角凿五种,而每一种又有若干不同尺寸或角度的凿子。
  香山帮建筑具有色调和谐、结构紧凑、制造精巧和布局机变的特点。可谓是技术精湛,名享天下,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