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简史


 

另外,在对外关系方面,明仁宗听从朝中一些大臣的意见,认为下西洋过于浪费,收效不大,宣布停止下西洋的活动。不到一年,仁宗病,宣宗朱瞻基继位,改年号宣德。宣德五年(1431年)闰十二月初六日,派郑和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到了明宪宗年间,曾有太监向宪宗提议再次下西洋,于是皇帝下诏到兵部索要郑和出使的海图等资料。但由于刘大夏等官员认为下西洋为一大弊政,有害无益,因此将当年郑和出海地图等资料藏匿起来(一说将其销毁),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搜索无果,再次下西洋一事只得作罢。后来倭寇横行,明朝加大了禁海的力度,直到明朝中后期,倭寇逐渐平息,才逐步开放禁海。
  05李自成.jpg明朝中期,由于土地的集中及赋役、地租的苛重,使破产失业的流民大量出现,社会矛盾尖锐起来。 农民起义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区,以正统、成化、正德时期最为集中。比较重要的有正统年间的浙江叶宗留起义、福建的邓茂七起义,还有成化年间的流民起义。到了正德年间,由于武宗的荒怠和刘瑾的擅权,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农民的武装反抗斗争在广泛的范围内发展起来,其中较集中的有河北、四川、江西三个地区,而声势最大、影响最大的是刘六、刘七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军。
  由于明武宗死后无子,皇太后张氏(孝宗后)命太监张永、谷大用与内阁大臣商议后,以宪宗之孙、孝宗亲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位。1521年四月二十二日,朱厚熜继位,是为明世宗,诏改翌年为嘉靖元年(1522)。明世宗信奉道教,不理朝政,大臣严嵩把持朝纲,致使政治腐败,财政出现危机,以致海瑞称“嘉靖嘉靖,家家皆尽”。
  万历初年,神宗得到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鼎力辅佐。在内政方面,张居正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的施政方针,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使边境安然。万历初年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形势。张居正逝世之后,中兴之象消失。万历中叶以后,明朝在政治、经济、军事、财政诸方面,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危机,日益削弱了明朝的统治,这些都加速了明朝的崩溃。神宗是个敛财如命的君主,大肆侵占土地、搜刮民财。神宗又废除考成法,形成了皇帝黩货、臣下贪污、党争激烈的状况。明末三案、魏忠贤专权、李自成起义都导致了明朝的混乱和衰落。神宗的腐败招致国库空虚,边关危机。这一时期,位于东北的后金的崛起,形成了与明王朝相对立的局面。此时的明王朝的内忧外患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明王朝灭亡的危机已然形成。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迫害异己、镇压人民。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得贫苦农民的拥护。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李自成占领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身亡,主宰中国两百余年的明朝至此灭亡。之后清兵入关,并打败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进入北京。在北方,原明朝残余势力大多投降清朝或与清朝合作共同镇压起义军;而在南方,忠于明朝的各种势力建立了数个流亡政权,史称“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