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渴望与中国进行商贸往来。 明武宗正德七年(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中国皇帝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列强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西方国家的到来,使不少新鲜东西也传入中国。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年),罗马教皇派出利玛窦去中国教区工作。由于万历援朝之战的爆发,利玛窦一行没能及时到达中国。中国在援朝战争中得胜,利玛窦才被允许进入中国境内。由于利玛窦很快学会中文,并穿儒服、通儒书,颇得明朝士大夫好感。后来他被举荐到北京,颇得神宗信任。他向中国进献坤舆万国地图、自鸣钟、日晷、西洋炮、望远镜、火枪、西药、圣母像、十字架等西洋贡品,先后在北京、肇庆等地展出。利玛窦不仅传播天主教,还启发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学习西学。另外他还将中国各种文化传入欧洲,使得欧洲人对遥远的东方加深了了解。利玛窦可谓“贯通中西第一人”。
明朝的农业发展无论是产量还是生产工具的先进性方面,都高于宋元时期,为明朝中叶开始的人口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明朝初年起,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展,促进了当地传统封建经济的市场经济化和城市化。然而明朝推行“重农抑商”的原则以及严厉的海禁政策,使得商业受到了很大的压制。随着明朝纸币“大明宝钞”的流通失败,整个货币体系转向为以白银为主。日本和拉丁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也进一步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明嘉靖、万历时候,各地的丝绸、酒肉、蔬果、烟草、农作物、瓷器等商品的流通规模巨大,外国的不少东西,如欧洲的西洋钟、美洲的烟草,中国很多城市都有卖。当时商业大都会有北京、南京、扬州、苏州、广州、西安、成都等,著名的商业集团有徽商、川陕商、苏商、京畿商、粤商等,在世界历史上,明朝是16世纪、17世纪时期手工业、经济最繁华的国家之一。
明朝的科学文化得发展也比较迅速,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三本都是出于明朝。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至今仍在演出。传统雅文学在明代得到继续发展, 著名文人有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唐寅、归有光、徐渭、王世贞、袁宏道、钱谦益、张岱、吴伟业等人。散曲家则有王磐、冯维敏、薛论道、陈译、康海等人。明朝的民间文学也很发达,唐伯虎是杰出的代表人物。民间盛行对联,还有锁南枝等山歌,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思想上,王阳明的“心学”在嘉靖以后开始盛行,形成一股反对传统思想束缚的浪潮,塑造了新的社会风尚,也使明代后期的士大夫持一种别于其他时代的生命哲学。如“异端”思想家李贽。
明朝后期,科技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科学著作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还有《徐霞客游记》等都是我们现在研究和借鉴古代技术的珍贵的文献资料。明朝的军事科技也较发达,明末已经出现了火铳枪,还有威力巨大的火炮。据说有个叫万户的人,坐在绑满火药棍的椅子上,试图利用火药的推力飞上天空,可惜失败了。万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飞上蓝天牺牲的人。